《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登岳阳楼诗词鉴赏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登岳阳楼诗词鉴赏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 杜甫当时处境艰难,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免不了感慨万干,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本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情况,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因为这样的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可以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故此,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迭宕,更深切,更动人。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唯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还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提高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这当中蕴含了“昔”与“今”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逐步递次推动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己的描写,前后联当中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持续性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登岳阳楼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是唐代杜甫所写。杜甫身在洞庭,心系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也还是跃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登岳阳楼》通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下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这首诗的意象(选3个有代表性的),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登岳阳楼:

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达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际上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达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以此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达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际上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达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了解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带上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当中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读后感?

诗人第一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达诗人立足点之高。

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以上就是本文《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登岳阳楼诗词鉴赏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登岳阳楼诗词鉴赏和读后感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58950.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读后感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登岳阳楼诗词鉴赏       ">登岳阳楼读后感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读后感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