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论语泰伯篇读后感600字

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论语泰伯篇读后感600字

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

本篇共涵盖30章。这当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除开这点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涵盖如何培养“仁德”的一部分主张。

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涉及的方面不少,一言难尽,这里说说“民能够让由之,不能够让知之”这段话吧。

这句话习惯的解释是可以让老百姓根据自己的用意行事,却不可以够让老百姓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缘由是愚民思想和愚民政策。但老夫以为不然,大不然!这句话的意思需要是老百姓虽然可以具体安排、详细指导他们从事详细工作,却没办法让他们理解这样做的道理和目标。这实际上也是常见的情形,接受工作的人听完工作布置后,时常都是急于完成工作任务,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再仔细去听有关工作意义和目标的解释。这样一来,就很少有人可以通过工作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孔子对这一感到无奈和惋惜,故此,才说出这么一句话。

需要承认,常人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确实是有限的,也很难有突破性的提升,不可能对事物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各位考生进行网上在线完全就能够看到,只要出点啥事,立马就吵作一团、骂声一片,这当中没有一点客观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就算产生一部分客观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也没有人去听、去理。由此就足以见得“不能够让知之”。

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本意,第一要弄明白这当中哪些重要字词的意思。第一个是“知”字,不是我们目前清楚的意思,它通“智”字是智力的意思,指的是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其次是“不可”这个词,不是我们目前的不可以、不可以够的意思,而是没办法的意思,通俗点说没办法。正确理解这两个字词,就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了。

论语《泰伯》是儒家教人处世道理是颜回死后,传承孔子道统的曾子,对学问修养的经验谈。他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曾子有病了,孟敬子来问国家大事,曾子告诉他“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这个“道”是儒家的孔门的人生之道。人之学道-做学问、受教育有三个重点。

第一点“动容貌,斯远暴慢亦。”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做学问谈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孔子曾谈过“色难”就是这个道理。温文尔雅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学习修养形成的。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别人,人的这两种毛病,粗暴、傲慢差很少是天生的。特别是慢,人都拥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一点就是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可以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对,自己一贯正确,这些都是超级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修养的熏陶,粗暴傲慢的气息,自然会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

第二点“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神情。前面所说的仪态,涵盖了一举手、一投足行走坐卧,一切动作所表现的气质;“颜色”则是对待别人的态度。比如也是答复别人的问话,有人态度诚恳,面带笑容,和蔼可亲;有人则一副冷面孔。生冷脆倔,让人实在不好接受。“正颜色,斯近信矣”言谈语气和悦一点,可亲可近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出门在外社会上差很少都是一副讨债的冷面孔。为了做到一团和气,就一定要加强内心的修养,慢慢改变过来。

第三点“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里说的“出辞气”就是谈吐,擅长于言谈。“鄙倍”是指说话粗野、庸俗小气。“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假设能做到这一步,就慢慢改变了言谈举止粗野、庸俗的毛病。

孟敬子问的是管理国家政治的大问题,但曾子回答的是如何让做人修养的道理,教育他注重做人,从内心基本的道德修养做起。学问好,道德高尚,不论从政或经商,都可以够得心应手。

二,这段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以能问于不可以”凡是这里说的天才、聪明有才具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傲慢”,就是很自满从不愿向别人请教。而颜回虽然高人一等,遇事唯恐看不知道还需要向别人请教一番。这也是诸葛亮之故此,成功的一个条件“集思广益”擅长于集中各位考生的意见,增多知识见解,那就是“以能问于不可以”的道理。第二,“以多问于寡”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知识很渊博,还会问于不如自己知识渊博的人。第三,“有若无”他的学问很渊博,而在待人处事上表现得很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第四,“实若虚”内涵深厚,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很空洞,平凡简单,普普通通。第五,“犯而不校”-不如他的人对不起他-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不尊敬为“犯”-压根不计较、不记恨。这五点给人的印象比较容易,但是,在实质上生活中要每一条都可以够做到确实很不容易。曾子说,我的朋友颜回,这五点都做到了。

三,“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仔细的学习先辈的文化经验,绝对的服从真理,绝对的相信真理。真理是不变的,不受时代坏境的影响,不受区域坏境的影响,也不受物质坏境的影响。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正确的方法和方式。一个人要有死守善道的抱负,就可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乱时,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思想一定有问题,最好不去。动乱中的社会,不可以停留。“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他说假设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现目前的机会不属于你,你也没办法去救,既然如此那,先把自己保护起来,充实自己。“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而且,贵焉,耻也。”进一步告诉我们,社会安静和谐,有才可以的需要为国家带来一定奉献,徜若没有奉献,还处在贫贱中,那就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耻辱。假设在一个动乱不安静,不上轨道的社会中,安享富贵,或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来求取富贵荣华,这也是不对的,可耻的。

以上就是本文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论语泰伯篇读后感600字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论语泰伯篇读后感600字和读后感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200186.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读后感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论语泰伯篇读后感600字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泰伯》篇读后感       ">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   

读后感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