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姓相关联的姓氏?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后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
建筑职称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后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事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历史,史称魏姓正宗。
源流三
魏姓出自芈姓,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为芈姓后面裔。秦武王去世后,拥立武王之异母弟嬴则(秦昭王),曾长时间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阳邓州穰东一带),号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这支魏姓有2300年历史。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源自于氐族,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到洛阳后,向百姓征重税,民不聊生。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氐族人王元寿聚众万人起义,自号"冲天王",改姓名为魏揭,对抗北魏王朝,但最后被镇压。魏揭被杀,其余子族人迁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汉姓为姓氏者,称魏氏,世代古人传说至今。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元朝时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汉姓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个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汉姓为魏氏、周氏、吴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成汉姓魏氏,世代古人传说至今。
迁徙分布
魏姓最早发源自于今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境。
秦汉之际,魏姓进一步扩展到今山东、山西、甘肃、宁夏等为主的北方各位地区,这当中在今山东微山(古为任城)一带形成大郡望。这个时候,魏姓还有一支迁入今四川。
魏无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钜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钜鹿也就发展成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魏姓也有进入江苏、浙江、甘肃、宁夏者。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多国林立,连年战乱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举家南迁,或迁入今江西,或迁入今福建等地。
盛唐时,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非常多产生,还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广东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当来到南方各地。
结束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各位地区,繁衍于中国各地,以此使魏姓成为中国一大姓氏。
得姓始祖
毕万。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钜鹿、任城等。
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3年)置郡,治所在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当中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总体基本上等同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城郡:三国魏置任城郡(今山东微山县一带)。西晋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23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北齐天保七年废亢父县。隋、唐、五代任城县建置名称不变,但隶属不一样。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于巨野,任城属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济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当中,济州治所数易巨野,任城。
堂号
魏姓的堂号主要有敬爱、治礼、十思、钜鹿、九合等。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钜鹿堂:魏姓因钜鹿为望,故也以"钜鹿"为其堂号。
宗祠楹联
魏氏宗祠
书屏志画;图像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魏相,宣帝时,历官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张整顿吏治。图像被绘于麒麟阁。
和戎著绩;救赵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魏绛,即魏庄子。力主与戎族和好,为晋悼公采纳。下联典指战国信陵君魏无忌窃取魏国虎符救赵。
誓成宅相;绰有祖风。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上谓其有祖风。
公忠体国;机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晋人魏绛。下联典指北齐史学家魏收,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为北朝三才子之一。
信陵世泽;明鉴家声。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指战国魏人魏无忌。下联指唐朝魏徽。
穰侯家跻四贵;伯起名列三才。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指战国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弟魏冉,号穰侯。曾四登相位。下联指北齐魏收。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治称政谱,德薄黎民。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指唐朝魏徵。下联指宋朝厌兀进士魏子翁。
兼听则明,以古作鉴;通经致用,拜夷为师。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指唐朝魏徵。下联指清朝道光进士魏源。博学,与龚自珍齐名。有《曾子章句》等。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鹤山授业,共推理学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东汉任城人魏应,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魏了翁,西父忧时,曾大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老子的"无欲"说,推崇朱熹理学,著有《鹤山全集》。
族谱文献
名称编辑出版时间册数收藏地址位置
河北冀县魏氏家谱(民国)魏文忠、魏文厚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华中工学院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丰县绍继堂魏氏族谱(清)魏东一1963年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55年)四卷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村苏庄
江苏泗阳魏氏宗谱魏其礼四卷中国家谱官方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地区排字
魏氏统一字辈天启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四川成都新都祖德开鸿儒光宗绍盛图大廷登国彦永世启新模
四川宜宾江安世登文朝正邦家
历史遗存
魏氏庄园-清代城堡式庄园
山东魏氏庄园
山东滨州市惠民县魏集村,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庄园-魏氏庄园。据考证,该庄园主人魏肇庆是清朝户部郎中魏毓炳的四世孙。仅存10个院落、60余间房屋的庄园仍占地近2.8万平方米,可以想像当年是何等的盛况。院内有两眼砖砌水井,地窖可储备非常多物品,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采取暗道化。古人传说,城堡既使在无任何生活资料外援的情况下,这当中居住的人仍可生活三年。整个庄园最大的特色是将城垣建筑用于民宅,几经战乱,主体建筑仍然保存完好。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涵盖城垣、住宅、广场、祠堂、花园等。
姓氏图腾
"魏"字右边为鬼,与鬼神相关联:古代西北一部分氏族,喜欢让一群巫女头顶禾草扎成的高帽,在神位前跳舞,祈祷五谷丰登,这样的让部落人都参加的舞蹈祭神习俗称为魏,巫女所戴头饰也称魏,擅长此技的人群以魏为氏族名
以上就是本文和魏姓有关联的姓氏,姓魏的和姓什么在一起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和魏姓有关联的姓氏,姓魏的和姓什么在一起和建筑职称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74552.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建筑职称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建筑职称
和魏姓相关联的姓氏?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后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
建筑职称
二建上报需多久? 二建网络在线报名预审,大多数情况下需5天左右。假设一直没审查核验,可以主动联系有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二级建造师考试资格审查核验大多数情况下分三种情况:现场...
建筑职称
是否有哪个官方网站做招聘可以保证招聘到建造师的? 招聘建造师,客观上来说还是建议上针对招建造师的官方网站。 毕竟更专业,例如唯才建造师人才网 建造师职业人才网。他们人才简历...
建筑职称
建筑上的施工证怎么考? 施工员证考试报名条件 1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 1 )本专业或有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 ( 2 )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 2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
建筑职称
建造师证书查询? 1. 搜索进入建筑行业综合查询平台。 2. 选择“查人员”进入建筑人员查询页面。 3. 填入建筑人员姓名就可以查看该人员证书、历史中标业绩、所属建筑公司等等。 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