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试题及答案

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试题及答案

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答案: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子:(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赏析题和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考赏析题及答案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式: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4分)

答案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了解从哪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朗读前两句,你觉得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4分)

答案

示例题一:我觉得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反映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题二:我觉得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反映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202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1.(2023•新疆)古诗阅读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唯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要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唯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期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答案:D。

2.(2023•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方罗列出来的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得出来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当中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达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还有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答案:C。

3.(2023•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开篇第一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醇厚。

答案:C。

4.(2023•随州)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甲】题大洪山(1)(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题大洪山(1)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2)汉沔(3)间。

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4)边。

【注释】(1)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2)崔嵬:高大。(3)汉沔:汉水,(4)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觉得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2)【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示例一:我觉得【甲】诗意境更美。甲诗侧重远景的描绘,画面中曲折连绵的群山争高斗秀,大洪山则霸气地嘉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衬托出大洪山的巍峨秀美。(意近就可以)

示例二:我觉得【乙】诗意境更美。乙诗重在细节(近景)的刻画,由下及上,平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大洪山直插云霄,山上云雾缭绕中的楼台,近在窗边的雷霆,若隐若现的日月还有寺庙里的大钟,全都分明而确定地表现出大洪山的高大。(意近就可以)

(2)示例一:尾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大洪山上的钟声可以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诗人通过夸大钟声传播的距离(远播千里),极力表现大洪山之高。(意近就可以)

示例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大洪山上的钟声以人的情感,钟声有意传到遥远的河南巩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大洪山的高大。

5.(2023•台州)阅读下面文字,回题。

【甲】晚出寻人不遇

[唐代]白居易

篮舆(1)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乙】渔家傲访华雪严不遇

[元]许有壬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注释](1)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寻人不遇,但心境各不一样。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甲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仍然悠闲自得的心境;乙词从“寒林”“山骨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

6.(2023•达州)

【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1)。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2)。中秋谁与共孤光(3)。把盏凄然北望。

【注】(1)[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2)[妨]遮蔽。(3)[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两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但基调和抒发的情感大不一样,试结合诗句加以阐释。

答案:

甲词基调昂扬、乐观。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莫听”“何妨”“谁怕”三个词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表现得特别充分。

乙词基调低沉、哀惋。通过对秋凉夜中风叶、孤光明月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词人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咏人生之短暂,叹壮志之难酬,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慨知音之难觅)。

7.(2023•苏州)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按照要求完成有关试题。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1)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按照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身处社会的认识。

(2)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答案:

(1)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一样的方式加害林冲、卢俊义:先在旅店用开水烫伤两人的脚,后在山林动手想结果两人性命。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

(2)统治者;奴才、帮凶。

8.(2023•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可以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试题的理解。

(3)下方罗列出来的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奇,比较受欢迎,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没办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答案:

(1)岑参

(2)试题点名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即大雪中送别好友,和诗的体裁:歌行体。

(3)B

9.(2023•长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1)

板桥(2)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3)焙茶(4)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1)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2)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3)嗔:责怪,埋怨。(4)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除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己从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考生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答案:

(1)D

(2)(1)潺潺的流水声;(2)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10.(2023•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1)溪水出前村。

【注释】(1)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  ”“  ”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下方罗列出来的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情况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马上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唯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可以战胜困难,获取成功。

答案:

(1)拟人 奔 喧

(2)B

11.(2023•广安)古诗词鉴赏。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祖国山河依然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思相近就可以)

(2)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相近就可以)

以上就是本文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试题及答案和初中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61726.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初中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赏析题和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观沧海中考赏析题及答案   

初中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