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苏轼的散文,苏轼的四大作品有哪些

写苏轼的散文,苏轼的四大作品有哪些

写苏轼的散文?

1. 《留侯论》《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按照《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

2. 《记游定惠院》《记游定惠院》是北宋词人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的散文,文中记述了苏轼与二三友人一天愉快的游赏,随物赋形

三苏祠坐落于成都南去二百余里的眉山纱縠行内。始建于北宋,明代洪武年间,大家为了纪念北宋文豪“三苏”父子,就地改宅建成祠宇,现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遗存。

踏过瑞莲亭,百坡亭,披风榭,我在东坡坐像前驻足,凝视东坡悠然独坐于盘石上,岸帻宽襟、面带微笑,三绺胡须飘洒胸前,形态若仙,仿佛正与你谈古论今,其神韵如《前赤壁赋》所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是一代英才,诗词和散文在前人的优良传统下“变化纵横”,获取很高的成就。他从小聪慧,7岁知书,10岁能文。嘉祐二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名震京师。

苏轼21岁离开眉山,除安葬父母返回外,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地方。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而不失政治理想,官至翰林学士、端命殿侍读学士,还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打击,又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一贬再贬,官越做越小。但他乐观旷达,倔强豪放。

“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他内心复杂矛盾而又随缘旷达,“此去声名不厌低”便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到任不久,他便忙着在黄州开垦了大片土地,耕耘收割,“东坡居士”的雅号在这里得来。

在黄州这个时期是苏东坡人生的低谷,但反而一生中创作的人流高度聚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流传至今,千古传诵。听别人说深受吃货喜爱的“东坡肉”也是这时琢磨出来传授给民众的。

他的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自己从30里之外劳作的沙湖回黄冈的情形,途中遇雨,同行人没带雨具,皆现狼狈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似乎也隐喻了东坡自己独立在风雨人生中策马前行,渐行渐远的命运沉浮。

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仍坚守为民情怀,所到之处,全都励精图治,造福当地百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杭州筑堤、徐州抗洪、惠州引水,到处都传诵着他的功绩。河北定县目前还流传着他为推广新式农具所编撰的《秧马歌》;古儋州的少数民族,也曾接受过苏轼语言、文化的传播。

苏轼虽说政治境遇中险隘重重,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却硕果累累。

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23多首诗,300多首词和卷帙浩繁的散文作品。苏轼的诗歌清新自然,妙趣横生,逢起源于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代表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等。

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和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都为传诵名篇。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苏轼的书法颇得家学真传,卓有成就。《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表忠观碑》《柳州碑》为三苏祠馆藏四大名碑,碑文为楷书,扁阔中肥,俊秀端庄。他的行书碑帖,楚颂帖,书风凝重厚实,豪迈雄逸,姿态横生。黄庭坚评东坡文云:“笔圆而韵胜,兼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明,本朝善书,自当推公为第一。”

他是文人画的开创者,善画枯木丝竹,兼擅人物花鸟,尤善画佛,以画竹闻名是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墨竹,运笔清拔,英风劲色,使人应接不暇,枯槎寿木,丝竹断山,放笔直取如入风烟没有人之境。现存的有《枯木竹石图》《潇湘竹石图》,为世人瞩目,被列为国家珍宝。

三苏父子居功至伟,奉献卓著,特别是苏轼,才华横溢,雄视古今。苏轼的一生,从眉州到京城,从京城到黄州、杭州、惠州、儋州,忧心世间疾苦,把心中的悲欢都化作万古流芳的诗稿,洒在大宋江山的蒙蒙细雨里,“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苦雨凄风中踽踽独行。他走成了旷达洒脱的凛然正气,走成了诗书文章的千载流芳。

苏轼散文,第一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非常多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

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这个时候,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想法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可以再悲观,不可以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不少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合适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为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苏轼的四大作品?

古文:《范增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等。

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惠崇春江晚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等。

蘇轼(1037年1月8日-1123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各位考生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蘇;诗与黄庭坚并称蘇黄,又与陆游并称蘇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蘇辛;书法名列「蘇、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蘇轼现存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还有非常多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本次考试时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最早的一批诗作是嘉祐四年与父亲和弟弟合编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词则写於熙宁五年(1072年)。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後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另,今传《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蘇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1、这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一句;表达的是一种虽然消极避世但是,心有不甘的心情;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只是自己,而肯定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快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2、详解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取得自由。

  1、这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一句;表达的是一种虽然消极避世但是,心有不甘的心情;

  2、详解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取得自由。

苏轼生活在怎样的时候代背景下?急用、谢谢?

苏轼(1037~1123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各位考生”。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可以年没来得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各位考生。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第一次出川赴京,参与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与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取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一般这里说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北京城,朝里已出现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不少师友,涵盖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一样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觉得新法不可以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约十年,苏轼碰见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有意或恶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90天,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基本上等同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这个时候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着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因为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另外,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90天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不要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觉得其和刚才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可以容于新党,又不可以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要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其实就是常说的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23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觉得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

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全都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特别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故此,继李、杜后为一各位考生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这里。”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们国内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没办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上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就可以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还有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都可以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全部,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最近几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获取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所身处在王安石变法时期。社会背景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三冗危机

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2,内忧外患

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持续性增多赋税,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自不同的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导致沉重负担,加上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持续性。农民因为没有生路,纷纷揭竿而起起。

苏轼就是生活这样时期,那时的宋朝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需大的社会改革,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渐渐突显,社会政治也还是开明。

以上就是本文写苏轼的散文,苏轼的四大作品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写苏轼的散文,苏轼的四大作品有哪些和论文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53949.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论文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写苏轼的散文   

论文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