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有原名吗,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

江一真有原名吗,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

江一真有原名吗?

江锡进

1923年3月,江一真(原名江锡进)出生在福建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一个贫寒家庭。因为父母早亡,1927年,年仅12岁的江一真离开家乡,到长汀一家建筑工程队帮工,在做工这个时间段,曾参与反帝大同盟和农民自卫队。

江一,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河北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教育学术杂志课堂内外好老师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

有,叫江锡进。江一真原名江锡进,1923年3月出生于福建连城县庙前村一个赤贫家庭,1929年3月参与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战士、宣传员、护士长、司药、见习医生。1932年秋,江一真被选送入军委卫生学校军医四期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工作。

谢希德是什么人?

  【简介】   谢希德(1923年3月19日-2023年3月4日),女,福建泉州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丈夫为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谢希德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学系,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1952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1983—1988年复旦大学校长。专长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获取多项重要成果,并是这些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9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短周期超晶格的声子谱的研究并获取重要成果。.撰有《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专著4部。谢希德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位大学女校长,她把控掌握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机会和可能,为复旦大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非常大的奉献,和前任校长苏步青开创了复旦辉煌的“苏谢时代”。   生平经历    1923年3月19日出生于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那年她的父亲谢玉铭被母校燕京大学请回教物理课程,他一边教书,一边进修高等物理,准备出国就读。1923年,他得到洛克斐勒基金社的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母亲郭瑜瑾则在厦门大学念书。在谢希德4岁时不幸母亲患病去世,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幼小的谢希德在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成长。1926年谢玉铭学成回国,应聘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执教。谢希德7岁时,父亲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结婚。继母对她十分疼爱,使她的心灵得到非常大抚慰。11岁时进入燕大附中,在那里认识同班念书的曹天钦。后来转到贝满女中读书,“敬业乐群”的校训给她深入透彻的教育。至今也常怀念当年对学生既以自己为先锋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的师长们。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谢玉铭举家南下,应邀在湖南大学任教。谢希德相继在武汉圣希理达女中和长沙福湘女中读完高三。1938年夏天,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越来越逼近武汉、长沙,但当时仍举行高中毕业考试统一招生。谢希德报考湖南大学数学系,不久长沙告急,全家搬到贵阳。谢玉铭只身回到迁往辰溪的湖南大学。好不容易转移到贵阳后,谢希德住进医院切除扁桃腺,加上又腿痛难忍,因为这个原因虽然接到录取通知书,不可以不申请在家休学一年。后来经医生诊断她的腿痛系股关节结核。那时没有治结核病的特效药,生了这样的病与被判无期徒刑差很少。当时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需经常躲避空袭,不可以安宁。但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在治病和休养这个时间段,非常多阅读英文小说,这对她后来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很有很大帮助。1942年夏她又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迁至贵州湄潭县的浙江大学物理系,但因为父亲不一样意而放弃。后来全家从贵州搬到福建长汀县,父亲应聘为厦门大学数理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在萨本栋校长和谢玉铭、傅鹰等各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厦大成为当时东南首屈一指的大学。就在这时,谢希德考入厦大数理系。她勤奋好学,训练严格,基础扎实。特别是在父辈们的亲切熏陶下养成了优良的学风。1946年秋她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沪江大学任助教。连绵持续性的战火,辗转不定的生活,艰难困苦的环境,使她成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青年,立志继承父业,出国就读,为祖国未来贡献力量。   复旦工作   原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周同庆曾请谢希德去交大任教,因为院系调整,她同周同庆一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在这里,她担负了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主讲6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且都编写了考试教材和讲义。她擅长于组织课程内容,讲课切合学生实质上,由浅入深,信息量大,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使学生们深得教益。目前中国不少中年科技骨干,如方守贤、丁大钊、王启明等都是她当年的门生。在她努力下,复旦大学于1955 年开设了固体物理针对化,为半导体物理的蓬勃发展和进步。1960~1962年间,她同方俊鑫合作,编写了《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深受国内各大学师生欢迎。80 年代,这部书重新修订,谢希德增写了《非晶态物质》一章,保持原书特色,既系统讲述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又讲解各主要分支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概况。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考试教材。    1956年秋,为了达到国家23年科学发展规划,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厦大、吉大等5所大学的物理系的部分师生汇集于北大,共同创办半导体物理针对化。黄昆任教研组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他们通力合作,撰写了一部专著《半导体物理学》,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在当时国际上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性著作,为中国培养一大批半导体科技骨干人才及时作出了奉献。令人钦敬的是她为了科学事业,放下出生才5个月的小孩,交给爱人曹天钦照料,毅然去北大工作。    在科研方面,她也是白手起家,于1958年创办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并任副所长(1958~1966)。在她精心详细指导和组织下,坚持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并重,为上海半导体工业发展和基础研究创建了必要的条件,培养了一支队伍。当时实验技术人员很缺少,针对这个问题她建立了上海技术物理中专,培养实验员,后来这批人都补齐了大学课程,成为得力的科技人才。当年早一点毕业参与建所的大学生中有很有成就的沈学础。    60年代初,国际上硅平面工艺兴起,她和黄昆敏锐地看到这将促进半导体技术和物理的迅猛发展,联名建议开展固体能谱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共同担负。1962年11月,她晋升为教授。在她详细指导下,复旦建立了顺磁共振等当时先进的实验技术。她招收研究生,开设“半导体理论”和“群论”课,编写讲义,详细指导研究生从事空间群矩阵元选择定则、应变条件下半导体载流子回旋共振理论、间接隧道效应理论、半导体能带计算等项科研课题。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的暑期物理讨论会上,她作了能带计算成果的报告,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1986年在原有讲义基础上又进行改写,出版了专著《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此书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教材,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并熟悉群论这样抽象的数学工具,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突出奉献    谢希德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祖国又有了期望。1977年8月,当时分管科教的邓小平,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国后23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要方面是红线,中国知识分子大部分是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要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些的观点,给知识分子莫大的鼓舞。正如郭沫若所说的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在1977年底的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上,谢希德报告了她的科学大数据细分研究,以殷实的材料说明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和量子化学当中已经在形成新的边缘科学即表面科学,其基础是表面物理,基本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确定表面的原子成分;二是表面原子结构和成键性质;三是表面电子态和各自不同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她还阐明了表面物理同高新技术和科学发展还有与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关系,提出在中国发展表面物理的倡议。这个报告得到与会科学家的赞赏。她的倡议得到国家科委和高教部的支持,返校后,她马上开始筹建以表面物理为研究重点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在短时间内,在原有物理系和核科学系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研究室。   1978年9月,谢希德又拟订计划,组织两个系列的学术报告讨论会,一是表面物理,系统讲述表面物理的基础内容和发展前景;二是固体能带理论。她具体安排好报告人并开列参考文献供报告人准备之用。7个多月,她带病亲自组织报告30多次。在这里基础上还举行了全国性的表面物理讨论班。   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委托复旦大学物理系和现代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固体理论讨论班,1979年3月在复旦举行,由副校长兼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谢希德主持并亲自作哪些学术报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84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70多位代表参与了讨论班,主题是“群论”和“固体能带理论”,时间长达30天之久,收到很好的效果。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取得者,W.科恩(Kohn)来华讲学,回国后评论说:“谢希德教授作了明智的选择,在复旦大学开展表面物理研究”。多年的努力和在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现代物理研究所的表面物理实验室于1990年经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国家应用表面物理开放实验室。在谢希德详细指导和王迅的努力下,该实验室在化合物半导体GaAs和InP的极性表面结构和电子态,表面界面结构,Si/Ge超晶格的生长机制和红外探测器件、多孔硅发蓝色光、蓝色激光材料研制,锗量子点的生长和研究,磁性物质超晶格等方面获取出色成果。   因为她与同事们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努力,1985年、1987年、1990年和1997年,谢希德和张开明、叶令及蒋平等共获取4项科研成果。那就是“半导体表面电子态理论与实验之一”、“镍硅化合物和硅界面理论研究”、“金属在半导体表面吸附及金属与半导体界面电子特性研究”和“量子器件与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分别取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详细指导研究生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了博士15名,硕士10多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她是1997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的取得者之一。   80年代初,美国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J.巴丁(Bardeen)率团访华。他回国后称赞说:“在中国科学界中,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   因为谢希德的科研成就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卓越奉献,使她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赞誉,享有崇高的声望。她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78~199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两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81年和1992年)。美、英、日、加、香港地区的13所大学分别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名誉工学博士和人文科学博士1987年6月接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abany分校授予名誉博士时,《今日美国》报社记者采访她,称她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1986年她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的名誉会员(Fellow)。1988年她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院士。《表面科学》等6种国际学术杂志请她担任顾问和编委。她也是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委员(1987~1993),先后担任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的顾问和程序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主席。会议于1992年8月召开,中外专家500余人出席这届大会,报送的论文达900多篇。这是首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本次会议为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界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良机,对中国半导体学科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还有青年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谢希德在与国际科技界友好往跟学术交流中,显示了特有的智慧和才干,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作出了重要奉献。自1983 年起她每一年都参与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回来后必向物理系师生作讲解,并撰文讲述当年物理学前沿的重要发展。她多次应邀出国参与各自不同的会议,作相关半导体物理、表面物理学术报告外,还作相关中国科学、教育、妇女、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报告,足迹遍及美、英、法、德、意、日、俄、波兰、匈牙利、希腊、泰国、委内瑞拉等国。   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成就卓著,深受学术界、教育界的尊敬。1991年3月19日欣逢她七十大寿,又值她在复旦大学执教40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联名发来贺电。国际著名的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和A.萨拉姆(Aalam)分别发来贺电。国家教委也电话联系祝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寄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了26篇学术论文,汇编成《表面物理学及相关课题》文集,以热烈和由衷的庆贺,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评价    谢希德谢希德不但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高教事业方面,谢希德的奉献是突出的。她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1983)和校长(1983~1988)长达23年之久,建树累累。她第一个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唯有文科、理科的前苏联模式,按照复旦大学的条件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5个学院。她大力提倡师生的创造性和科研工作,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日俱增,复旦的声誉在增长。她深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破格提高的方式,鼓励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她注意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详细指导作用,1956年秋在复旦推行导师制。导师们深入学生中间,详细指导学生学习,针对各自不同的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效果很好。设立“校长信箱”、“校长论坛”、“新闻公布会”沟通校内各方面情况,使实质上的困难得还有时处理,师生和职工们感到比较满意。她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好的学风,严谨治学,以自己为先锋严格要求。    谢希德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982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7年10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5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在中共十三大开会这个时间段,谢希德与浙大校长路甬祥、厦大副校长王路林一同出席中外记者会,她老练地回答了记者们的各自不同的提问。作为上海政协主席,她的视野宽阔,非常特别要注意关注浦东新区的开发,对浦东的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见识,后来又担任了校址设在浦东的杉达大学的校长。她不仅特别要注意关注全市的教育、科技方面的工作,也特别要注意关注文化、社会风气、农业等等。大家可以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她带着政协委员下工厂、农村了解情况和慰问的动人场面。她关心科普教育,主编一本《阿爸教科学》的新书,给青少年增添了不少新知识。    在复旦校园里,她曾接待过来访的法国总统德斯坦,美国总统里根还有国务卿舒尔茨等外国领导人。她代表复旦授予一批世界上著名的学者、教授为复旦大学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的称号。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来华访问时,谢希德作为知名人士参与了克林顿总统在上海的座谈会。    1998年11月4日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eter Indartry associaleer)出资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设立谢希德奖金以鼓励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谢希德在团结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和科技界、国际友人、海外学子和侨胞中,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做出了重要奉献。   【大事年表】   1923年3月19日 生于福建泉州市。   1942~1946年 在厦门大学数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46~1947年 任上海沪江大学数理系助教。   1947~1949年 美国史密斯学院物理系研究生兼助教,1949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9~1952年 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研究一年。   1952~ 在复旦大学先后任物理讲师(1952~1956)、副教授(1956~1962)、教授(1962~)。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4~1961)。   1956~1958年 在北京任北大、复旦、南大、吉大、厦大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   1958~1966年 筹建上海技术物理所,任副所长。   1978年~ 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8~1988年 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1983)、校长(1983~1988)、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1985~)。   1978~1991年 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 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院士。   1997年 任上海浦东杉达大学校长。   2023年3月4日 逝世于上海 2023年有的考区的高中毕业考试实用类文本阅读就是-《谢希德的诚与真》,您可以自行查阅一下这篇文章

  【简介】   谢希德(1923年3月19日-2023年3月4日),女,福建泉州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丈夫为著名生物化学家曹天钦。谢希德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学系,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1952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1983—1988年复旦大学校长。专长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的理论研究,获取多项重要成果,并是这些方面科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90年代主要从事半导体表面和界面、短周期超晶格的声子谱的研究并获取重要成果。.撰有《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等专著4部。谢希德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位大学女校长,她把控掌握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机会和可能,为复旦大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非常大的奉献,和前任校长苏步青开创了复旦辉煌的“苏谢时代”。   生平经历    1923年3月19日出生于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那年她的父亲谢玉铭被母校燕京大学请回教物理课程,他一边教书,一边进修高等物理,准备出国就读。1923年,他得到洛克斐勒基金社的奖学金赴美国留学,母亲郭瑜瑾则在厦门大学念书。在谢希德4岁时不幸母亲患病去世,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幼小的谢希德在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成长。1926年谢玉铭学成回国,应聘在燕京大学物理系执教。谢希德7岁时,父亲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结婚。继母对她十分疼爱,使她的心灵得到非常大抚慰。11岁时进入燕大附中,在那里认识同班念书的曹天钦。后来转到贝满女中读书,“敬业乐群”的校训给她深入透彻的教育。至今也常怀念当年对学生既以自己为先锋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的师长们。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谢玉铭举家南下,应邀在湖南大学任教。谢希德相继在武汉圣希理达女中和长沙福湘女中读完高三。1938年夏天,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越来越逼近武汉、长沙,但当时仍举行高中毕业考试统一招生。谢希德报考湖南大学数学系,不久长沙告急,全家搬到贵阳。谢玉铭只身回到迁往辰溪的湖南大学。好不容易转移到贵阳后,谢希德住进医院切除扁桃腺,加上又腿痛难忍,因为这个原因虽然接到录取通知书,不可以不申请在家休学一年。后来经医生诊断她的腿痛系股关节结核。那时没有治结核病的特效药,生了这样的病与被判无期徒刑差很少。当时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需经常躲避空袭,不可以安宁。但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在治病和休养这个时间段,非常多阅读英文小说,这对她后来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很有很大帮助。1942年夏她又通过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迁至贵州湄潭县的浙江大学物理系,但因为父亲不一样意而放弃。后来全家从贵州搬到福建长汀县,父亲应聘为厦门大学数理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在萨本栋校长和谢玉铭、傅鹰等各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厦大成为当时东南首屈一指的大学。就在这时,谢希德考入厦大数理系。她勤奋好学,训练严格,基础扎实。特别是在父辈们的亲切熏陶下养成了优良的学风。1946年秋她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沪江大学任助教。连绵持续性的战火,辗转不定的生活,艰难困苦的环境,使她成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青年,立志继承父业,出国就读,为祖国未来贡献力量。   复旦工作   原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周同庆曾请谢希德去交大任教,因为院系调整,她同周同庆一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在这里,她担负了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从1952年到1956年,先后主讲6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且都编写了考试教材和讲义。她擅长于组织课程内容,讲课切合学生实质上,由浅入深,信息量大,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使学生们深得教益。目前中国不少中年科技骨干,如方守贤、丁大钊、王启明等都是她当年的门生。在她努力下,复旦大学于1955 年开设了固体物理针对化,为半导体物理的蓬勃发展和进步。1960~1962年间,她同方俊鑫合作,编写了《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深受国内各大学师生欢迎。80 年代,这部书重新修订,谢希德增写了《非晶态物质》一章,保持原书特色,既系统讲述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又讲解各主要分支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概况。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考试教材。    1956年秋,为了达到国家23年科学发展规划,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厦大、吉大等5所大学的物理系的部分师生汇集于北大,共同创办半导体物理针对化。黄昆任教研组主任,谢希德任副主任。他们通力合作,撰写了一部专著《半导体物理学》,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在当时国际上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性著作,为中国培养一大批半导体科技骨干人才及时作出了奉献。令人钦敬的是她为了科学事业,放下出生才5个月的小孩,交给爱人曹天钦照料,毅然去北大工作。    在科研方面,她也是白手起家,于1958年创办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并任副所长(1958~1966)。在她精心详细指导和组织下,坚持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并重,为上海半导体工业发展和基础研究创建了必要的条件,培养了一支队伍。当时实验技术人员很缺少,针对这个问题她建立了上海技术物理中专,培养实验员,后来这批人都补齐了大学课程,成为得力的科技人才。当年早一点毕业参与建所的大学生中有很有成就的沈学础。    60年代初,国际上硅平面工艺兴起,她和黄昆敏锐地看到这将促进半导体技术和物理的迅猛发展,联名建议开展固体能谱研究,并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共同担负。1962年11月,她晋升为教授。在她详细指导下,复旦建立了顺磁共振等当时先进的实验技术。她招收研究生,开设“半导体理论”和“群论”课,编写讲义,详细指导研究生从事空间群矩阵元选择定则、应变条件下半导体载流子回旋共振理论、间接隧道效应理论、半导体能带计算等项科研课题。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的暑期物理讨论会上,她作了能带计算成果的报告,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1986年在原有讲义基础上又进行改写,出版了专著《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此书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教材,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并熟悉群论这样抽象的数学工具,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突出奉献    谢希德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祖国又有了期望。1977年8月,当时分管科教的邓小平,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国后23年,教育战线、科研战线的主要方面是红线,中国知识分子大部分是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要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些的观点,给知识分子莫大的鼓舞。正如郭沫若所说的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在1977年底的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上,谢希德报告了她的科学大数据细分研究,以殷实的材料说明在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和量子化学当中已经在形成新的边缘科学即表面科学,其基础是表面物理,基本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确定表面的原子成分;二是表面原子结构和成键性质;三是表面电子态和各自不同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她还阐明了表面物理同高新技术和科学发展还有与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关系,提出在中国发展表面物理的倡议。这个报告得到与会科学家的赞赏。她的倡议得到国家科委和高教部的支持,返校后,她马上开始筹建以表面物理为研究重点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在短时间内,在原有物理系和核科学系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研究室。   1978年9月,谢希德又拟订计划,组织两个系列的学术报告讨论会,一是表面物理,系统讲述表面物理的基础内容和发展前景;二是固体能带理论。她具体安排好报告人并开列参考文献供报告人准备之用。7个多月,她带病亲自组织报告30多次。在这里基础上还举行了全国性的表面物理讨论班。   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委托复旦大学物理系和现代物理研究所举行的固体理论讨论班,1979年3月在复旦举行,由副校长兼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谢希德主持并亲自作哪些学术报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84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70多位代表参与了讨论班,主题是“群论”和“固体能带理论”,时间长达30天之久,收到很好的效果。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取得者,W.科恩(Kohn)来华讲学,回国后评论说:“谢希德教授作了明智的选择,在复旦大学开展表面物理研究”。多年的努力和在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现代物理研究所的表面物理实验室于1990年经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国家应用表面物理开放实验室。在谢希德详细指导和王迅的努力下,该实验室在化合物半导体GaAs和InP的极性表面结构和电子态,表面界面结构,Si/Ge超晶格的生长机制和红外探测器件、多孔硅发蓝色光、蓝色激光材料研制,锗量子点的生长和研究,磁性物质超晶格等方面获取出色成果。   因为她与同事们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努力,1985年、1987年、1990年和1997年,谢希德和张开明、叶令及蒋平等共获取4项科研成果。那就是“半导体表面电子态理论与实验之一”、“镍硅化合物和硅界面理论研究”、“金属在半导体表面吸附及金属与半导体界面电子特性研究”和“量子器件与异质结构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分别取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详细指导研究生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了博士15名,硕士10多名。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她是1997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的取得者之一。   80年代初,美国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J.巴丁(Bardeen)率团访华。他回国后称赞说:“在中国科学界中,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   因为谢希德的科研成就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卓越奉献,使她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赞誉,享有崇高的声望。她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78~199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两度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81年和1992年)。美、英、日、加、香港地区的13所大学分别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名誉工学博士和人文科学博士1987年6月接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abany分校授予名誉博士时,《今日美国》报社记者采访她,称她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1986年她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的名誉会员(Fellow)。1988年她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院士。《表面科学》等6种国际学术杂志请她担任顾问和编委。她也是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委员(1987~1993),先后担任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的顾问和程序委员会委员,1990年当选为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主席。会议于1992年8月召开,中外专家500余人出席这届大会,报送的论文达900多篇。这是首次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本次会议为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界提供了一个直接接触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良机,对中国半导体学科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还有青年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谢希德在与国际科技界友好往跟学术交流中,显示了特有的智慧和才干,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作出了重要奉献。自1983 年起她每一年都参与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会议,回来后必向物理系师生作讲解,并撰文讲述当年物理学前沿的重要发展。她多次应邀出国参与各自不同的会议,作相关半导体物理、表面物理学术报告外,还作相关中国科学、教育、妇女、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报告,足迹遍及美、英、法、德、意、日、俄、波兰、匈牙利、希腊、泰国、委内瑞拉等国。   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成就卓著,深受学术界、教育界的尊敬。1991年3月19日欣逢她七十大寿,又值她在复旦大学执教40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联名发来贺电。国际著名的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取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和A.萨拉姆(Aalam)分别发来贺电。国家教委也电话联系祝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寄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了26篇学术论文,汇编成《表面物理学及相关课题》文集,以热烈和由衷的庆贺,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评价    谢希德谢希德不但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高教事业方面,谢希德的奉献是突出的。她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1983)和校长(1983~1988)长达23年之久,建树累累。她第一个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唯有文科、理科的前苏联模式,按照复旦大学的条件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5个学院。她大力提倡师生的创造性和科研工作,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日俱增,复旦的声誉在增长。她深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采取破格提高的方式,鼓励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她注意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详细指导作用,1956年秋在复旦推行导师制。导师们深入学生中间,详细指导学生学习,针对各自不同的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效果很好。设立“校长信箱”、“校长论坛”、“新闻公布会”沟通校内各方面情况,使实质上的困难得还有时处理,师生和职工们感到比较满意。她在师生中大力提倡好的学风,严谨治学,以自己为先锋严格要求。    谢希德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982年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7年10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5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第七届委员会主席。在中共十三大开会这个时间段,谢希德与浙大校长路甬祥、厦大副校长王路林一同出席中外记者会,她老练地回答了记者们的各自不同的提问。作为上海政协主席,她的视野宽阔,非常特别要注意关注浦东新区的开发,对浦东的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见识,后来又担任了校址设在浦东的杉达大学的校长。她不仅特别要注意关注全市的教育、科技方面的工作,也特别要注意关注文化、社会风气、农业等等。大家可以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她带着政协委员下工厂、农村了解情况和慰问的动人场面。她关心科普教育,主编一本《阿爸教科学》的新书,给青少年增添了不少新知识。    在复旦校园里,她曾接待过来访的法国总统德斯坦,美国总统里根还有国务卿舒尔茨等外国领导人。她代表复旦授予一批世界上著名的学者、教授为复旦大学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的称号。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来华访问时,谢希德作为知名人士参与了克林顿总统在上海的座谈会。    1998年11月4日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eter Indartry associaleer)出资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设立谢希德奖金以鼓励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谢希德在团结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界和科技界、国际友人、海外学子和侨胞中,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做出了重要奉献。   【大事年表】   1923年3月19日 生于福建泉州市。   1942~1946年 在厦门大学数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   1946~1947年 任上海沪江大学数理系助教。   1947~1949年 美国史密斯学院物理系研究生兼助教,1949年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9~1952年 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研究一年。   1952~ 在复旦大学先后任物理讲师(1952~1956)、副教授(1956~1962)、教授(1962~)。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54~1961)。   1956~1958年 在北京任北大、复旦、南大、吉大、厦大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   1958~1966年 筹建上海技术物理所,任副所长。   1978年~ 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8~1988年 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78~1983)、校长(1983~1988)、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1985~)。   1978~1991年 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0年 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国院士。   1997年 任上海浦东杉达大学校长。   2023年3月4日 逝世于上海 2023年有的考区的高中毕业考试实用类文本阅读就是-《谢希德的诚与真》,您可以自行查阅一下这篇文章

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教师招聘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教师招聘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江一真有原名吗,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江一真有原名吗,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和教师招聘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51947.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教师招聘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长汀县教师招聘       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       谢希德是什么人       江一真有原名吗   

教师招聘热门资讯推荐

  • 教师招聘江一真有原名吗,谢希德是什么人物形象

    江一真有原名吗? 江锡进 1923年3月,江一真(原名江锡进)出生在福建连城县庙前镇庙上村一个贫寒家庭。因为父母早亡,1927年,年仅12岁的江一真离开家乡,到长汀一家建筑工程队帮工,在做工...

  • 教师招聘华宇考试网有哪些课程只有英语吗没有其他学

    华宇考试网有什么课程?唯有英语吗?没有其他学科学教育学吗? 补英语去华宇考试网,补数学物理化学去学而思、时音1对1,一个是线下霸主,一个是线上新锐。 ket培训是学而思好还是华宇...

  • 教师招聘武大在职mba难考吗,武汉大学在职mba含金量

    武大在职mba难考吗? 武汉大学是属于985大学。虽说职的MBA是专业硕士,比起学硕要简单一部分,但是,每一年竞争五大的MBA人员数量还是非常多,故此,相对来说还是很难考。假设你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