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态度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态度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消极态度还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是: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出现于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可以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大家大约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时间太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

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他忽然认为,人间不过像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个人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苏轼针对人生实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庄子齐物论的思想高度,和庄周梦蝶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这里说的积极、消极,而是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的人生态度。

苏轼历来被当成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自然被当做典型的“豪放”诗。但“豪放”究竟指的什么,这里面不止有“豪”,更是有“放”。

王国维先生说“稼轩词豪,东坡词旷”,这实在是精辟的见解,豪放实际上是两种品质,东坡身上更多的是“放”的一面,其实就是常说的王国维先生说的“东坡词旷”。

细读一下这首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起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赤壁之上,眼前是波涛澎湃、滚滚不尽的长江水,一波又一波的浪打过来,宇宙天地当中是如此壮阔,再联想到三国赤壁之战的场景,怎能不豪气陡升。

故此,东坡也不禁启动「遥想公瑾当年」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只见他「谈笑间」就可以令百万曹军「樯橹灰飞烟灭」。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士子,到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出,东坡身上沸腾着的针对一种壮阔的生命和伟大的事业的向往。

但事实上东坡写这首词时是在被贬的情况下。东坡才高,在整个宋朝基本上算是无出其右了,他为人刚正,敢于直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轼的一生都处于新旧两党的夹击和陷害。

从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遭受乌台诗案启动,到绍圣四年,苏轼62时被贬儋州,基本上东坡的仕途没有一天是顺畅的,新党执政时,他被排挤,旧党上台时,他又被旧党排挤,被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海南岛,我们目前一提起天涯海角就认为很美,但是在宋朝儋州是何其荒凉。如此长时间的打击,东坡何以安顿余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元丰五年,这时候的东坡经历“乌台诗案”这一人生最大的窘境刚刚两年多,劫后余生,这个时候的东坡已然看透生死。

纵然东坡对壮阔的生命和伟大的事业心之向往,如此地多情,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此无情,已令他「早生华发」,此刻东坡明显已经了解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过程。

体会到这样的生命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过程,这一令人绝望的实质,人又该何去何从?

东坡不愧是“颇仙”,每每在人生已经无路可走时,他还是能够找出一条路来安顿人生。东坡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人生的陷阱而陷入到失落绝望之中悲恸不已,你要抽离出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说究竟,人生只是一场梦,有如此江山,有如此明月,也就够了!

苏轼身上这样的通透旷达的品格,基本上就是在黄州这期间形成的,我们看一看他同样时间的其他作品,可以相互印证。

同样作于元丰五年的《后赤壁赋》,他在里面写道:「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来说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还有元丰六年作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的这样的超迈,基本上算是贯穿了他此后的人生,支撑了走遍黄州、惠州、儋州,依然保持着“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状态,特别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更是高风绝尘,如:

「浮空眼缬散云霞,很多心花发桃李」-《独觉》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东坡「旷达」的这样的处世态度,假设我们和他同时代的人还有前代诗大家进行比较,会有更深的体会。

和东坡同时代的秦观,他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样的,仕途也不畅,但实际上秦观虽然遭受贬谪,但并没有像东坡既然如此那,惨,也没有遭受到像东坡那样被置于要杀头人生至危境地,却就已经陷入“飞红万点愁如海”当中不可以自拔了,必须说秦观的抗打击能力确实弱了。

此外像阮籍,他写诗说「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车马行」,可见阮籍也感受了一种人生的无可奈何,可是他在这样的清醒的认识后,体会到的更多的是没办法诉说的孤独感,整个世界仿佛唯有他一个人,故此,经常自己独立驾车,穷途恸哭。

再有像李商隐,他在将近五十岁时,写下了那首人生绝唱《锦瑟》,里面写道「此情可待成默默细细缅怀?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的只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但是,的意思,只是在中古语境里,就「正是,就是」的意思),「此情可待成默默细细缅怀」,难道只是最后才明白吗,不是的,正是在当时时就已经感到惘然了。李商隐究竟惘然的是什么呢?

他在《暮秋独游曲江》一诗中写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感受到的生命的实质就是“恨”,其实就是常说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而这样的悲剧,从人的生命诞生的一刻便启动了,不死不休。李商隐对人生的种种美好被剥夺具体经历,基本上算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还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然而,像秋天被打湿翅膀的蝴蝶,他一生都没有振掉那压在身上的露珠,似乎他已经习惯这样的负重感。

通过对比,完全就能够更深入透彻地体会苏轼身上那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的可贵之处,那种就算是活在一滩污泥之中,却依然能保持生活的美感,这正是苏轼的魅力所在,也是最让人向往,却也最不可及处。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然如此丰富,然而,压力却如此大,烦恼也如此多。

不妨听东坡一言:什么时候忘却营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人生的这场梦里,有如此江山,有如此明月,难道还不够吗?

初级会计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初级会计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初级会计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态度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轼消极态度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初级会计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97820.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初级会计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初级会计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