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不够,假设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内容分析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秋水泛滥,“百川灌河”是何等的雄壮;“两渚崖当中,不辩牛马”是何等的开阔。第二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他暗暗地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两句当中,用了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这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等到他见到大海时又会是另一番情况。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由第一层过渡到第二层。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又用了一个“于是焉”与第一层呼应,情况不一样,时间不一样,认识也就不一样了。河伯感叹的那番话是作自我批评。先引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漫无目的自大,假设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觉得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渚崖当中,不辩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

文章一开头,就以精练传神的笔墨,描绘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宏伟情况,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

马上又从东流入海的河伯的视角,见出大海的浩淼无际,由此自然引发出河伯的惭愧无地和望洋兴叹。

在这里简单明了的自然情况中,读者的视野也和河伯一样顿然开阔。

此段文字,可谓极尽行云流水之妙,笔意与水势仿佛已相浃俱化,了无分际。

而北海若的议论,也就借此形象的呈现不自觉的涌流而出。

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北海若精辟地说明了认识和了解判断总是受到生存处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之分别。

这段文字,基本上算是《逍遥游》篇“小知不及大知”的精彩发挥。

而当河伯在破除了清高的成见,随即又陷入了小不及大的新成见时,北海若又从“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等四个方面,越过详细的感性直观方面,思辨地阐述了他相对主义的时候空观和变化观,并从这一自然哲学的洞见中,进一步引申出“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悦,死而不祸”这样的超脱旷达的人生哲学,充分反映了庄子哲学贯通天人的周延性。

至于“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了解;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则又是《养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之论的发挥。

注册会计师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师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文言文赏析:庄子《秋水》,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和注册会计师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93209.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注册会计师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注册会计师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