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曾国藩原文与译文?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
英语翻译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可以实带来一定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现目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现目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这里说的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可以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了解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可以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挺经》翻译:
认真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就可以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可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可以心悦诚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涵养功夫当以“诚”为本。就是有“诚”可以化育天地万物,求诚须不欺,不欺必能居敬慎独,居敬慎独者必无私。为了达到“内圣”心法最好境界,他以“修法十二课”来管束自己的身心。
曾国藩《挺经》全文翻译
第一章 存诚自养 慎自己独立处-“内圣”法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
认真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这当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视,遵守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故此,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内心宁静专一,稳重矜持不松懈,甚至懒惰,故此,身体强健。追求仁义,本身须心存仁义滋养天性,作用于外则须,视百姓为同胞,视万物为朋友。如此大公无私,自然人民爱戴。正心实意,即内心忠贞不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因为这个原因神灵钦敬。假设真能达到上面说的四者的修身功夫,既然如此那,效验自然来到。我年纪已老迈了,却还想在修身方面下功夫,来求得万一的成效。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可以实带来一定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现目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现目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这里说的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译文
曾经说过,过“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感受到的。小人觉得自己是自己独立一人时会出现一个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可以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出现。君子忧惧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意念。真诚念头积聚多了就可以处事谨严,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君子和小人都是自己独立处事,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到评论。
自从《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并取得知识后面,过去的言论行为都可用作个人开阔眼界充实知识的资料,平日处理的琐事问题,更可深化个人的阅历见识。君子这样做了,他的心在碰见实事时,已能剖析公私的区别;他的心在联系道理时,又足以精辟地研最终得失。既然如此那,针对善事需要做,不善的坏毛病应去除,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大家,却不可以有实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清楚该做的事。于是办一件好事,唯恐别人不清楚是自己干的,去办时迟疑不决。改正一件不好的毛病,侥幸别人可能窥视不到,改正得很不可以力。背地里自己独处,虚假的情弊自然会出现,那就是欺骗啊!而君子,唯恐办一件善事不彻底,在晦暗中会出现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不改正,就可以像涓涓的流水长年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邪念如同面对天神,主心骨坚硬如同金石。在自己主持工作的地方独自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那就是圣人遵奉的准则要点,也是后世贤人真真切切研究的问题呀!
原文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可以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天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眸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了解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可以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译文
自己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可终身适用而受益无穷,那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真是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入透彻呀。
古往今来圣哲们的胸怀非常宽广,而可达至圣大德的,约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养而生出聪明睿智是二程的主张;精诚感动神灵而天生就有知识是子思的遗训;安贫乐道而身体健康面无忧色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的要旨;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吟诗作赋,而意志安适、精神愉悦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我常自己悔恨少壮不了解努力,而到老年时常多出悔惧之感,针对古代圣哲们的心境情趣,不可以领略获取一二分。只可以反复寻思,叹息感慨不已。
第二章 不怨不尤 坚忍自重- “坚忍”法
“坚忍”者,君子所为,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于事业则会循序渐进接近成功,于生活才可以真正体验到其甘味。
原文
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可以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译文
司马迁崇尚黄老,仰慕游侠,班固从而来讥讽他,也是满足事实。仰慕喜爱游侠,故此,多次称赞坚忍卓绝的操行,比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还有此篇叙述的贯高都是这种类型人物。崇尚叹服黄老,故此,多次赞扬视富贵如草芥、厌世弃俗的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比如本纪中以黄帝为第一,世家中以吴太伯为第一,列传中以伯夷为第一,都是有这样的意图的,此篇末赞中讲张耳、陈馀和太伯、季札明显不同,其实就是常说的指他们不可以抛弃权势重利,摆脱天下,自由遨游。
原文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可以硬,又不可以软,故此,到处寡合。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门心思浑含,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雪琴与我兄弟最相似,亦所如寡合也。弟当以我为戒,一门心思浑厚,绝不发露,以后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
译文
过去耿恭简公曾经说过,过,做官第一重要的是坚忍不拔,有耐性。实际上带兵也是这样,和官场往来,我们兄弟们都忧虑的是略知世态需求却本身怀有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想法,既不可以硬做自我主张,又不可以软去迎合世事,故此,到处落落寡合。迪安之妙就在于他全然不知道世态,他腹中虽然也有部分不合时宜的念头,却能一门心思浑同包容,永不表现显露。我们兄弟却时刻显露出来,总不是拥有福气的法子。雪琴和我们兄弟最相像,也少有彼此投合的人。弟需要以我为戒,一门心思浑厚包容,决不显露表现。以后性情修养纯熟,身体也健壮旺盛,子孙也受用无穷。不要习惯于机变诡诈之方,恐怕在官场越久,德行就可以越浅薄。
原文
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努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产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一个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译文
在泛论时事时,我说需要挺起骨头,尽力支撑。三更时睡不着,于是作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以自警。我一生中作过不少的联句自箴,可惜没有写下来。丁未年在家写有一联:“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经用木板刻写出来,与这个联较近似,就附记在这里。
夜里读《荀子》三篇,三更过了才睡,四更时醒来,又作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到五更时,又更改了两联,一联是:“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另一条是:“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第三章 不卑不亢 刚柔互济- “刚柔”法
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至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至折断。刚并非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非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罢了。
原文
从古帝王将相,没有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历年在北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罢了;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罢了。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可以久。
译文
自古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不是从自强自立做起,就算是圣贤之人,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式。故此,才可以独立不惧,坚定不移。过去我在北京师的那些年中,好与诸位身居要职,名声高远的人闹意见,也是一开头就具有挺然独立不畏强暴的气概。最近几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至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至折断。刚并非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非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罢了。办公办事,就应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就需要谦退。开创家业,需要奋发进取,守成安乐,则需要谦逊平和。出外与人接触应答,应该努力表现;回家与妻儿享受,就要悠闲舒缓。假设一方而建功立业,外享有崇高声名威望。一个方面求田问舍,内图谋奢侈的待遇享受,这两者都拥有盈满的征兆,全无一些谦虚退让的表示,既然如此那,这一切理所当然不会久长。
原文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依然不会恐惧,确有此境。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时常伴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这里说的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需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这里说的窒欲,即降龙也;这里说的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一样,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一样,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罢了。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这当中,不然柔靡不可以成一事。孟子这里说的至刚,孔子这里说的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已经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译文
肝火发作时,不只是不平和,更不恐惧,确实有这样境况。不仅年轻气盛如此,既使我渐渐衰老,也常常有勃然而,起,怒不可遏时,但要强迫控制自己情绪,降服自己心境,佛教称之为降龙伏虎。龙就是相火,虎就是肝气,多少英雄豪杰都过不了这两关。主需要在于稍稍控制自己,不要让肝火过盛,降住龙用来养水,伏虎用来养火,古人所说阻塞想法,就是降龙;所说警戒忿怒,就是伏虎。佛家,儒家说法明显不同,但节制气血,没有不一样,总是要不让自己的想法残害自己的身体寿命。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以缺乏,功业文章,都一定要要有这两个字的精神贯注这当中,不然会软弱无力,一事无成。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二字引出,咱兄弟们都继承母亲不少美德,它好处也正是在倔强上。假设可以去除愤懑的想法而休养身体,多存倔强之气来激励志向,既然如此那,日日就可长进无限了。
原文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不一样。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罢了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译文
至于刚毅的气魄,决不可以没有。然而,刚毅和刚愎区别很大。古语云:能战胜自我就叫强,说强制、强恕、强为善,都是战胜自我的意思,如不习惯早起,而强迫自己天不亮就起身;不习惯庄重恭敬,强制自己参与祭祀仪式;不习惯劳苦,而强制自己与士兵同甘共苦。能强制自己勤劳不倦,就是强,不习惯坚持,却能强制自己坚定地持之以恒,就是毅。除开这个因素不说,力求以气势胜人,就是刚愎,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质有天壤之别,不可不察,不可不谨严。
第四章 淡泊利欲 勤求廉矩-“廉矩”法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想法以外,人还有各自不同的各样的想法,自我达到就是这当中之一。可是,想法是无止境的,想法太强烈,就可以导致痛苦和不幸。因为这个原因,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想法,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原文
翰臣方伯廉正之风,令人钦仰。身后萧索,无力自庇,不特廉吏不可为,亦殊觉善不可为。其生平好学不倦,方欲立言以质后世。弟昨赙之百金,挽以联云:“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累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泪斑,苍梧魂返,莫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登高之呼,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意。位在客卿,虑无应者,徒用累歔。韩公有言:“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盖自古而叹之也。
译文
翰臣方伯廉正的作风,令人钦敬仰慕,然而,死后家境萧条败落,没办法庇护自家亲人,这使人认为不单单是清廉的官吏不可以学做榜样,甚至善良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必要做。他一生好学不倦,正打算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却不幸去世。我上一天送百两纹银帮他办丧事,又做了一副对联悼念他,说:“豫章平定贼寇,家乡保护人民,不要惊讶书生建功立业,都因为二十年累积道德学问才出现;翠竹斑如滴泪,苍梧招魂欲返,怎可困惑贤妻死节贞烈,也如同千万载臣子死为忠孝的常行。”我这样站出来大声呼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号召众人学习之意,然而,仅处于客卿的位置上,估计没有人响应,只好自己独立反复感叹不已。韩愈说过:“贤德的人常常没办法维持自己生存,无德的人却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也是自古以来大家对这样的情形的叹息呀!
原文
古之君子之故此,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者言之,舍礼无这里说的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这里说的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近世张尔岐氏作《中庸论》,凌廷堪氏作《复礼论》,亦有以窥见先王之大原。秦蕙田氏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录入为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录入为体国经野门。于著书之义例,则或驳而不精,其于古者经世之礼无所不该,则未为失也。
译文
古代的君子是如何竭尽心力修养德行的,我们是不可以看到了;但他们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却都秉持的是礼。从内部说,舍弃了礼法就说不上道德;从外部说,舍弃了礼法就没办法协理政务。故此,六卿之官设置完备,而记录典籍以《周礼》做书名。春秋时代,士大夫通晓礼法,擅长游说辞令的人,常能说服众人,达到主张而使国家强盛。战国以后,以仪式的华美琐碎为礼,就是叔齐所讥讽的虚有其表。荀卿、张载小心谨严地以礼为实务,可称得上知晓根本,喜好古风,不追逐流俗啊!近代张尔岐作《中庸论》、凌廷堪作《复礼论》,也可从中看到先王教化原貌的佳处。秦蕙田编辑《五礼通考》,把天文、算学录入授时门一类,把地理、州郡录入体国经野门一类。这样做,针对著书的意义和规定来说,就有部分繁杂不精,但该书对古代经营世事的礼则都全盘具备了,则说不上有哪些失误。
原文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这里说的不了解足也。欲学廉价,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莩,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殓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译文
崇尚节俭是用来培养廉洁之风的。过去,州县的佐官杂员有省城任职办事,国家没有薪水银两。现目前,每月可领到数十两银子还嫌得到的少是所说的不了解足呀。为了学习廉洁正直,一定要先知足。看到那些各地的难民,遍地都是饿死的人,而我们却衣食住行不缺,已属万幸了。哪里还有哪些可奢望的呢?哪里还敢任意糟蹋东西呢?不仅需要正当地取得的利益,还需要正当地赢得名誉。不要贪图向上保举取得功劳,不要贪图虚浮不真实,出现弄虚作假的名誉。事事知满足,人人守纪律,既然如此那,正当的风气就可挽回了。
第五章 见机而行 因势利导-“诡道”法
做好一件事情,客观条件非常有限,但只要把控掌握时机,因势利导,擅长于动脑,主观能力自然会是无穷无尽。
原文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这里说的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之恩矣。礼者,即这里说的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时常伴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译文
带兵的方式,用恩情不如用仁义,用威严不如用礼遇。“仁”的意思就是:“为了自己立身成事,先让别人立身;为了自己达到目标,先要达到别人的目标。对待士兵要像对待自家子弟一样的心情,期望他成事立业,期望他发达兴旺。既然如此那,大家自然感恩于你。“礼”的意思,指人与人当中平等相待,不分年龄大小,不分位置上下,彼此不可以侮漫、安适平和而骄傲自大。衣冠端正,庄严肃穆,大家看见就生敬畏之心,认为威严持重不猛烈。做事敬业,待人稳健,无形无声中现出崇高难犯的气象。这样,别人自然尊重他的威严。遵循这两个方面,就算到国外出使也行得通,更何况带兵治军呢?
原文
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庶为近之。今以羊牛犬佾而就屠烹,见其悲啼于割剥之顷,宛转于刀俎以前,仁者将带来一定不忍,况以人命为浪博轻掷之物。不管其败丧也,就算幸胜,而死伤相望,断头洞胸,折臂失足,血肉狼藉,日陈吾前,哀矜不遑,喜于何有?故军中不要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不管或为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罢了矣。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故此,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当中,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惨戚,不要欢欣,亦明矣。
译文
用兵是很冷酷的事。有哀痛悲愤之意,如同面对失去亲人;肃穆庄敬之心,如同身处祭奠仪式;这样才可以讲用兵,面临战场。现目前杀锗狗牛羊之际,见它们嚎叫啼哭在刀割之时,痛苦挣扎在斧案当中,仁慈的人就不忍心看,何况眼见以人命来相搏杀的争战之事了。先不说战争失败的情形,就算幸运地获胜,看见战场上死伤的人彼此相望,遍地是断头洞胸、折臂失足、血肉狼藉的形象,哀痛悲切还来不及,哪里会有高兴欢喜的想法?故此,在军队中不应有欢欣喜乐的情形。有欢心喜悦情绪的,不论是高兴还是骄傲轻敌,终归在战争中必败无疑。田单在守即墨时,将军有赴死的心思,士兵没有生还的念头,这是能打败燕军的根本啊!等到进攻狄戎时,披着金甲玉带,驰骋在淄渑当中的土地上,有求生的乐趣,没有赴死的心思,鲁仲连认定他一定打不赢,果然言中。用兵打仗的事需要有凄惨的准备,不应有欢欣的妄想,也是很明了的。
原文
练兵如八股家之推测、猜想,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时常伴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凡读文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可以文者也。用兵亦宜有简练之营,有纯熟之将领,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
这个时候自治毫无把控掌握,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凡心不可有察。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制。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若彼此皆牵率出队,视用兵为应酬之文,则不复能出奇制胜矣。
译文
练兵如同作八股文的各位考生的思维一样,只要有百篇烂熟的文章在心中打底,既然如此那,文章的结构布局、立意主题之法,时常伴有熟路可寻,行文腔调也会左右逢源,有一定准则。凡是那些读书太多,却潦草浮泛没有心得的人,一定不会写文章。用兵也应该有简达易练的军兵、纯熟有谋略的将领,阵法也不可贪多不真真切切际。
这时自己想控制全局是毫无把控掌握的。马上追求成效,就可以虚火上浮而身体困乏。内心不可不察觉这一点。我们常说进兵一定要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为顾及他人言论而受牵制。不仅进兵这样,即便寻常出兵开仗也不可以受人牵制。应该作战时,就算别的营垒不愿出战,我的营垒也一定要接战开火;不应该作战时,就算别的营催促,我也要坚持稳重尽量不进兵。假设彼此都牵制关联勉强出兵,把用兵当成写应酬文章,既然如此那,就再不可以出奇致胜了。
第六章 且挺且韧 久战之道-“久战”法
一个人的性格与气质,在这重要时刻会暴露得纤屑不遗:英雄或者儒夫,卑鄙或者高尚,自私或者无私。曾国藩觉得,他最紧要的品格与操守是:勇毅、团结、尚志、勤劳。
原文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没有必要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
译文
打持久战,最忌讳“势穷力竭”四字。力,就是指将士的精力来说;势,就是指战略大局,全盘作战计划及粮饷的供应补充。敌人以坚忍的气概不要命抵抗,我也要以坚忍的精神抗衡,到最后取胜。这时唯有在休养士气时,相机而动,没有必要过于追求速胜,而白白消耗精锐之士气。等到时机成熟,就如瓜熟蒂落一样,自然可以一出击便歼灭敌人,凯歌返回。
原文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免不了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具体安排算计。”
译文
凡是和敌人相持日久,最要戒备的是散慢地打仗。士兵们会因散漫作战而不在意,不在意就可以松懈,甚至懒惰不仔细。敌人因为散漫作战而更狡猾,狡猾就可以变得机巧。用我军的松懈,甚至懒惰去和敌军的诡诈机巧作战,终免不了有受害的一天。故此,我过去在军营中告戒诸将说:“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具体安排算计。”
原文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经常体念。大概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罢了。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或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可以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擅长于用气者也。
译文
打仗,靠的是勇气。首次进攻,士气最健旺,第二次进攻,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进攻,士气基本上就衰竭了。这是古人用兵经验,我对这几句话,常常思索玩味。大约用兵并无其它奥妙,常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完全就能够了罢。三国中,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赫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挡,慢慢决战时就衰竭无力了呀。唯有荀彧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很难快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具体安排好外援,等着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擅长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第七章 守己无求 尽性知命- “忠疑”法
古人云:惟忠疑之际,人臣最难处。猜疑毁谤,黑白相昧,乃人性蛇蝎处。然而君子之心,廓然大火。忍侮于大者,浩然正气,坚而不移。
原文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身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故冶长无愧于其师,孟博不惭于其母,彼诚有以自伸于内耳。足下朴诚淳信,守己无求,无亡之灾,翩其相戾,顾衾对影,何悔何嫌。正宜益懋醇修,未可因是而增疑惑和不解,稍渝素衷也。国藩滥竽此间,卒亦非善。肮脏之习,本不达于时趋;而逡循之修,亦难跻于先进。独间狷守介介,期不深负知己之望,所知惟此之兢兢耳。
译文
大多数情况下说来,君子讲求的立身之道,在于他所身处的环境地位的和协。确实做到反省内心,毫无愧疚之处,既然如此那,仰望日月青天,俯视大地万物,就可以心胸宽宏,无畏无惧,更不会羞惭。故此公治长不愧对老师孔子,东汉范滂没辱没母亲教诲,他们都拥有内心足以自信的东西。您这个人,纯朴诚实淳厚守信,恪守本分无求于人。可是意外灾祸却连连降临。夜晚对影沉思,充满悔恨不满。这时正应加深提升修养,发扬美德。不可以因为这个原因而增疑惑和不解,略微改变平日间一贯的信念。我在这里地滥竽充数,结果也不太好。糟糕的习性本来就跟不上眼前形势。而缓慢地学习,也难跻身高明者之列。独有一件,那就是恪守自己独立正直的原则,期望不十分辜负知己朋友对我的希望。所追求的也只是小心谨严地做到这些罢了。
原文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桮棬,不了解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栗栗惟惧,期终身全都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知命之功也夫!
译文
主张矫揉造作之说的人,就好像把杞柳树当作用它的枝条编成的杯盘大多数情况下。不通晓本性天命的道理,肯定致使伤害仁义,使道理颠倒不顺畅。高谈虚玄妙论,自己却没有见识的人,好像浮萍飘泊在江湖上。凭空论述本性、天命的学问,却不探求事物外在形状和内在神色,这样的学问实质上是模糊不清、说不通顺的。唯有体察精微,不隐蔽自己意图,不屈挠自己想法,清醒与机智常存心底,这样的人才会随时顺利行事。坚守专一的原则,警戒自己忠贞不二,并遵守前进不停息的规律,兢兢业业干事,惟恐有哪些失误之处,这样做,终身才会没不顺利的事。这是圣贤之人应用尽性来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也是大多数情况下人恢复天性立身处世的有效法则。
原文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带来一定会。盖尽其所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面说的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了解之,若努力若不努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译文
阅览王夫之所注解张载的《正蒙》篇,针对尽性知命的意旨略有理解。对自己所能清楚、能改变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性。对自己不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没办法出力的事,听凭上天的具体安排,就是命。《易·系辞》上“尺蠖之屈”八句,讲的就是尽性;“过此以往”四句,讲的就是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苦的有好收成,懒惰的就欠收,那就是性。在商汤大旱之年种庄稼,怎么勤苦终归庄稼焦枯绝收,那就是命。热爱别人,教化别人,礼遇别人是性。热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别人,别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别人,别人却不回应答理,那就是命。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很难了。当尽性时,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样的情况很平静淡泊。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好像使劲,又似没有使劲,这里面分寸最难把控掌握体验。假设针对“性”需要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针对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很少就接近大道了。
第八章 能屈能伸 寂静藏锋- “藏锋”法
不管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大多数情况下人际关系,锋芒千万不要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是在适合的时候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猜忌,不要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样的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都拥有真正的用处。
原文
《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可以时则龙蛇。”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全都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耆欲有未淡邪?机心有未消邪?当猛省于衷,而取验于颜面。
译文
《扬雄传》中讲:“君子碰见圣明时,就力行其道;碰见政治紊乱、君主无道时,就如龙蛇,可屈可伸。”龙蛇,就是讲一直一曲,一伸一屈。例如说保持高洁的操守,就属于伸的一个方面。言语谦逊,就是屈的一个方面。此诗讲害怕行高于世,必被伤害,故此,言语谦逊,以自屈求全,那就是龙蛇之道。
诚恳的心意表目前人的外貌上。古往今来有道的人,淡雅谦和全都表现出来。我的气色没有变化是不是想法没淡化?机心没有消弭?应该在心中猛省,表目前脸面上。
原文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有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够深较也。自秦汉以来,适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己觉得才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天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浮名者,自己觉得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天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了解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译文
大凡有血气天性的人,都会油然生出想用什么办法超越他人的念头。他们讨厌卑微的职位,趋向崇高的权势,讨厌贫贱而期望富贵,讨厌默默无闻而思慕显赫的名声。这是世人的常情。但是,大凡人中君子,大都经常是终身寂静藏锋,恬淡地弃官隐居。他们难道跟大多数情况下人天性明显不同吗?其实,他们才真正看到了大的东西,而清楚大多数情况下人所争逐的是划不来计较的。自从秦汉以来,这里说的达官贵人,哪里能数得尽呢?当他们高据权势要地,举止仪态从容高雅,自己觉得才智超越别人万万倍,但等到他们死去后面再看,就跟当时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熙熙攘攘地生着、又草草地死去的人是没啥不一样的。而这当中又带来一定谓依靠功业文章猎取浮名的人,也自己觉得才智超越他人万万倍。但等到他们死去后面再看,他们跟当天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熙熙攘攘的生着、又草草地死去的人,也是没啥特别不一样的。既然,这样,既然如此那,今日那些身居高位而获取虚名的人,自己觉得自己文章蕴含深义而地位显贵,因而泰然自若地自奉为高明,竟然不清楚自己跟眼前那些熙熙攘攘执劳役供使唤的杂役贱卒、低下行当的买卖人一样都将同归于尽,而没有毫毛差异,难道不叫人悲哀吗?
原文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以责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要令过。捕酒渔猎,一请不要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要兴长。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何由知众事也。数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之志,而其教诫子弟,则约旨卑思,敛抑已甚。
译文
古代的英雄,志向和胸怀都很各位,事业规模宏远,但是他们教训与告诫子孙,做人应该总是很虚心、谨严、藏锋的样子,身体要如同铜鼎一样稳固。以权贵欺凌别人,别人很难服平;以威望针对人,人不讨厌。这是容易办到的事情。声色嬉游之类活动,不应该让他们太过度了。赌博酗酒钓鱼打猎,这一切都不要做;供应物品穿用,都要有节度。奇异服装玩物,不应该出现太大的兴趣。应该适宜地多引见佐吏,相见很少,他们与我就不亲近。我就没办法了解大家的感情思想,人情不知道,又不如何清楚民众的事情呢?这几位先生,都具备雄才大略,都拥有治理国家的志向,而他们教育告诫子弟,都是意旨简约,往卑微处着想,收敛抑制得很。
第九章 势不需要尽 否极泰来-“盈虚”法
老话说:人生风波险,行船要小心。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其实藏锋露拙与耀眼的光芒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法。为君藏锋,可还有远,为臣藏锋,可以至大。
原文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故此,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译文
我曾思考《易》经中讲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因素,才清楚人不可能没有缺陷。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一点缺陷也没有的事物。《周易》中的“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可这正蕴育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蓬勃,故此,君子觉得得到“剥”卦是可喜的。《周易》中的“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娠”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故此,君子觉得得到“夬”卦,也也还是潜伏有危险,不可以掉以轻心。故此,本来是吉祥的,因为吝啬可以走向不吉祥,本来是不吉祥的,因为改悔而又向吉祥发展。君子唯有清楚有灾祸,清楚世上有许不少多不吉祥的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完美既然,得到了,而吝惜和不吉也就跟着来了。假设众人都拥有不够,而一人常十全十美,假设是因为老天爷的缘故,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
原文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靡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这里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是金陵,余屡信多危悚敬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疲师虽久而朝廷无贬辞,大局无他变,即是吾兄弟之幸。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故此,养身却病在这里,故此,持盈保泰亦在这里。
译文
天下事怎能尽如人意?自古以来成大业的人,一半是天缘相凑,另一半是勉强迁就。
攻克金陵,也是本朝的大功勋,千古的大功名,这全都是凭借上天意旨作主,怎么会完全由人力决定呢?上天针对大功名,吝惜得很,经千百次折磨、艰难动乱后面才可以给予。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说不敢身处天下第一等大功名的意思。弟弟前年刚进围金陵,我多次写信你并大多是恐惧儆戒之辞,也深深清楚大名是不可以勉强邀求。少荃(李鸿章)自同治二年以来屡建奇功,肃清江苏全境,我辈兄弟的名誉声望虽然降低,还不致身败名裂,那就是家门的福分。让军队疲惫困顿时间已经很长久了,而朝廷并没有贬斥之词,全局没有其他变有意或恶意外,那就是我们兄弟值得庆幸的事。只应该敬畏上天,认识天命,可不可以埋怨上天,归罪别人。我们用以保养身体、却除疾病的方式就是靠这个,我们用来维持我家盈满之象,保持通畅、安泰的也是靠这个。
原文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能够让尽”罢了。福很少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很少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余斟酌再三,非开缺不可以回籍。平时间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译文
让各位考生严格遵循的唯有两句话,那就是“有福分不可以尽情享受,有权势也不可以用得精光。”有福而不过分享用,就是要以俭字为主,少用仆人奴婢,少花银钱,自然就是珍惜福分了;有势很少使,少管闲事,少评判是非,没有人感谢你也没有人怕你,就自然可以长久了。
我反复考虑,不辞职就不可以回老家。平时间里嫌这样做太急促,成就功业以后引退,则越快越好。
第十章 明理立德 自强不息- “砺志”法
有志向的人和没有志向的人明显不同,不单单是想象上的明显不同,而且,也是其实的明显不同。立志就是把这两类人区别开来的方法。
原文
君之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这里说的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译文
君子立志,有以民众为同胞,并贡献出民众需的物质财富的胸襟气度。有对内振兴民族,对外开创博大业绩的雄心壮志。这样奋发有为,才无愧于父母生养恩情,不愧为人世间最崇高的人。故此值得他忧虑的是事业成就不如舜帝不如周公而忧虑是为不修道德不精通学业而忧虑。因为这个原因,当社会腐败,坏人顽固不化就忧虑。外敌入侵,干扰人民就忧虑,小人当道优秀人才被排斥埋没就忧虑,平民百姓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惠帮就忧虑。那就是常说的忧国忧民、怜悯贫弱的优秀品质是君子们担忧的大事呀。至于一人的成功与失败,一家的温饱,现实生活中这里说的的荣辱得失、地位、名誉等,具有壮志的君子是没闲工夫去忧虑伤神的。
原文
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可以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能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庭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庭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
译文
明道德、教新民、办好事,这些都是我们分内的事。假设读书不可以落实到自己身上,以为上面三项与自己毫不相干,既然如此那,读书有哪些用?就算能写文章作诗篇,洋洋自得于自己的高雅渊博,实际上也只算得认识哪些字的放猪仔罢了,哪能称得上深明大理的有用之才呢?现今,国家依据科举文章的优劣选用人才,正是觉得这些人既然,能根据圣贤的用意立论写文章,当然也必能明白圣贤有益于社会的道理,以此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可以官居显位而不脱离百姓,鞠躬尽瘁地遵守常理办事。假设觉得深明德行、教化民众是分外的事,既然如此那,虽能写诗作文,但对修养自己、治理国家的道理茫然无知,国家用这样的人做官,和用放猪仔做官又有哪些区别呢?
原文
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若息力索,终无所成。最近这几天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一样。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一步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译文
成年累月地奔走应酬,还能坚持学习,当然能大有长进,不会停息。人生惟有做事持之以恒是第一美德。我早年针对书法一道,也曾苦力探索,却终无成就,最近这几天来天天摹写,从无间断,就认为字有长进,可说日新月异。可见年龄不管大小,事情不管难易,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了,就像种树养禽大多数情况下,天天看它长大却感觉不到。尽力前进,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不过一二年工夫,自然有无形的长进。言语沉稳,举止端重,则品德性情长进。文章有峥嵘雄骏之气,则学业有长进。
第十一章 崇俭鄙奢 以和为本- “家范”法
家范,即指一家之规法。曾国藩克勤于国,也克俭于家,思不辱先门,不辱己身;尊高年,慈孤弱,兄友弟恭,真真是立身百业,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控掌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不管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译文
家中兄弟子侄,需要牢牢的记在心里,不能忘了祖父训戒的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当谨记祖父的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我日记中又讲到八本的说法是“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侍奉长辈以让其欢心为本,修养身心以戒怒为本。立身以诚信为本,居家以早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本,都是我亲身经历、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谈,弟需要教育众子侄谨记实行。不管治世还是乱世,家贫还是家富,只要能遵循祖父星冈公的八字与我的八本之说,总不失为让人尊重的上等人家。
原文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时常不了解乡里耕读人家之耐久。故此,致败之由大概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本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译文
士大夫之家会倾刻衰败,时常比不上乡村耕读之家的家运耐久。故此,认定导致衰败的缘由大概不出这哪些方面。使家业凋蔽的途径有四条是不讲求礼仪的人家必衰败;兄弟彼此欺诈不和的人家必衰败;妇女淫荡秽乱的人家必衰败;子弟们傲慢轻侮他人的人家必衰败。使自己衰败的因素也有四条是骄傲自大、恃才凌物的人必衰败,糊涂懒惰、偏信下属的人必衰败,贪婪苛刻、求全责备的人必衰败,反复无常、不讲信誉的人必衰败。压根没见过以上弊病一些不染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人事。
原文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累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可以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不可以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了解此非贤肖也。如从而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这个时候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那天,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罢了。
译文
凡是天下官宦人家,相当大一部分仅仅一代便享用殆尽,其子孙们启动骄横懒散,继而漂流浪荡,最后死于沟壑,可以有幸延续家声一二代的很少见。至于商贾巨富之家,勤俭持家的能享用延续三四代。耕读为业之家,谨严朴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友善和睦的人家,则能延续十代八代。我今生托赖祖宗积累的德行,得以少年得志,家业发达,却唯恐我一人享用殆尽,因为这个原因教训广大弟弟及侄儿辈,期望共同立志发奋成为耕读、孝悌、与人为善之家,而不愿成为仕宦之家。假设不可以识透这番道理,既然如此那,虽然科举高中,官位显赫,终算不可以祖父辈贤能孝义的子孙、振我家声的功臣。假设能识透这番道理,既然如此那,将使我钦佩之至。澄弟一直觉得我升官得志,便说我是孝子贤孙。殊不了解这并非贤德孝义啊。假设从而为贤孝之举,既然如此那,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是位极人臣、显赫一时的人物,岂不基本上他们也是贤孝之人吗?我自知学识浅薄,误登高位显爵,于是事事留心,时时在意。这个时候虽身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作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假设到了弃官回家时,自己可以淡泊名利,妻子也可担任劳作,这样才可对得起祖父兄弟,也可以对得起宗族乡亲,仅此罢了。
第十二章 不逞不妄 自修求强- “明强”法
担当大事,全需要在明强两个字上下功夫,《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之方面,主要归结为使不明白的弄明白,使不坚强的变坚强。天下的事,没有志气就不可以发起去做,不坚定就做不成功,就算修身养家,也一定要以明强为根本。
原文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因为天分,精明因为学问。吾兄弟忝居各位考生,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最足养福。
译文
“智、仁、勇”三项通透的德行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明,古往今来,豪杰志士、才可以特出之人都被称为英雄,英其实就是常说的明的意思。这里说的明有两个方面,他人只看到近前的事物,我则可见更深远的事物,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显眼的东西,我则可看见细微的东西,叫精明。这里所说的高明,好比身处一室之中,大家只可以看近处的景物,若登上高楼看得就远了,再如登上高山所见的就更远了。而精明,就如非常细微之物,用显微镜照它,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又如满是粗糠的糙米,捣两遍就可除去粗糠,捣上三遍四遍,就精细白净到极点了。人是不是高明主要还是看天赋资质,精明则全赖于后天钻研学问的程度。我曾氏兄弟现目前侥幸身居高位,天赋姿质都不算很高明,全靠勤学好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买显微镜,可深知极细微方面。好学如同捣熟透了的米,可去粗取精。总而言之,一定要心中了如指掌,而后才可口中说出自己决断。对事物能了解明白再做决断,就叫英断。稀里糊涂就做决断,称之为武断。武断自己的一部分事,出现的危害还不大;武断他人的事情,因为这个原因招致的怨恨就很深了。唯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下决断,才足以保住福分。
原文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四字譬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从而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一定要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译文
至于要担当大事,全需要在明强两个字上下功夫,《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之方面,主要归结为使不明白的弄明白,使不坚强的变坚强。天下的事,没有志气就不可以发起去做,不坚定就做不成功,就算修身养家,也一定要以明强为根本。“难禁风浪”四字说得很好,大慰我心,合乎我意。自古豪杰之士都以拥有这四字为大忌。我家祖父教导别人,也说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此,男儿自立于世,一定要有倔强的气概。只是数万人被困在坚固城池之下,最容易暗中耗费锐气。老弟可以保持数万人的刚猛士气,长时间不至于消靡折损,这是你的过人之处,更可以在此下功夫呀。
原文
凡国之强,一定要得贤臣工;家之强,一定要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因为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到是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除开这点,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迎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究竟与否暂时还没有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就算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这两个全部在论文harvard体系中的引用 。
quotation 是直接或间接引用别人说, citation是用自己,描述别人, 。
但是,两者都要标注出处 ,quotation是要标名这句话详细在那一页上, 而citation是要标注这话来自哪里。
citation
音标:
英 [saɪˈteɪʃn] 美 [saɪˈteʃən]
翻译:
引文;引用;引证;表扬。
造句:
1、His citation says he showed outstanding and exemplary courage.
颁给他的嘉奖令称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堪为表率。
2、The court could issue a citation and fine Ms. Robbins.
法庭可能会发传票,对罗宾斯女士处以罚款。
3、I agreed to this proposition becaus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itation indexing and analysis have not changed.
我同意了他的建议,因为引文索引法和引文分析的基本原理还没有改变。
4、To appraise the status of a index information in citation system is the study subject in citation system.
评价引文系统里一个引文元素在系统中的地位是引文系统定量研究的课题。
5、A new method using ontology to extract citation metadata from technical documen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结合本体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从文档中抽取引文元数据信息的方式。
quotation
音标:
英 [kwəʊˈteɪʃn] 美 [kwoʊˈteɪʃn]
翻译:
引用,引证;[商业]行情,行市;行市表,估价单;引用语。
造句:
1、He illustrated his argument with quotations from Pasternak
他引用帕斯捷尔纳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2、Get several written quotations and check exactly what's included in the cost.
要几份书面报价,认真查对费用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3、The second quotation is from an essay that D H Lawrence wrote in the nineteen-twenties.
第二段引文出自D.H.劳伦斯20世纪23年代写的一篇文章。
4、This quotation is taken from a newspaper article.
这段引文是从报上抄录来的。
5、The quotation is omitted here.
这个方向引文从略。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以上就是本文挺经曾国藩原文与译文,citation和quotation的区别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挺经曾国藩原文与译文,citation和quotation的区别和英语翻译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90863.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英语翻译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英语翻译
挺经曾国藩原文与译文?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
英语翻译
look at the bear还是look at a bear? 我认为都可以吧,只是意思明显不同,look at the bear的意思是:“ 看那只熊”,有特指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是叫别人看某只熊时说的。而look at a bear的意思是:“...
英语翻译
五年级英语下册听力训练方式?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五年级英语下册听力训练方式,供您参考: 1. 多听英语材料。可在家中听英语歌曲、英语广播或英语新闻。可以选择针对的英语电台或者在线...
英语翻译
Battery是什么意思? battery是电池的意思。battery 英 ['bætərɪ],美 ['bætəri] n. 电池;一系列;炮兵连;排炮;殴打例句:My car battery has run down, it needs recharging. 翻译:我的汽车电池没电了,需充...
英语翻译
IMP解释? 1、IMP是肌苷酸,也叫次黄嘌呤单核苷酸或次黄苷酸,英文简称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这样的核苷酸在生物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电表上imp表示的是脉冲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