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事迹有哪些,颜回的例子

颜回的事迹有哪些,颜回的例子

颜回的过往经历有什么?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3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大家常评价孔子说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颜回乃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是孔子最得意门生。

‖出身贫寒求知若渴

颜回生活在“礼乐分崩”的中国春秋末期,不但周朝天子的皇权衰败,且持续性受到各诸侯国冷落。同时,在生产力低下的春秋未期,诸侯各国公室也日渐衰落。鲁国的王公贵族在这一时期,也同样国家财力越来越贫乏。

颜回的颜氏家族生活在那个时代,生话窘迫,只可以自食其力,依靠城郭之外的五十亩薄田,城郭之內十亩之地生活。

颜回自小生长在陋巷之内,家族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免强维继。

但是,颜回虽然自小生长在陋巷之内,生活捉襟见肘,但聪明好学,不为贫困所扰,潜心求学,孜孜不倦。孔子曾赞其:“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颜回十三岁那年师从孔子,刚入孔门时,孔子讲学巳十数年,在诸候各国声名远播,弟子更是不计其数。他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年龄最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弟子们都感觉颜回迂顿。但是,颜回一向仔细听孔子讲学,潜心推测、猜想,举一反三,深入透彻領悟到孔子儒家学说理论的博大精深。

颜回曾赞美孔子的儒家学说是真正的治世之道。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说:老师的儒家之说,越看,越觉高明,越努力钻研,越感觉深奥。他还鼓励孔子的其他弟子说:“老师擅长于有步骤的教导我们,用各自不同的文献知识丰富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又用一定的礼来管束我们,使我们想停下学习都不可能。”故此颜回在师从孔子其间,对孔子的尊重已超过了大多数情况下弟子的尊师之情,对老师嘘寒问暖,事必恭亲,象儿子伺候父亲一样尊崇孔子。就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之时,只有颜回未离孔府半步。故此,后人评价颜回“独知孔子圣也”。其潜心儒学,且能“闻一知十”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践行儒学推崇儒教

因为孔子的政冶主张在鲁国得不到王公贵族支持,孔子便把目光投到鲁国之外的诸斯候列国,这样,颜回便紧随孔子启动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宣讲儒学。

周游列国这个时间段,颜回积极帮助孔子向六国王公贵族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期望列候国“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健康,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但是师徒们历经磨难,矢志不渝地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六国列侯的支持,有的时候,还受到列国族侯的排斥。

在过匡地遇乱,还有后面的陈、蔡遇险时,子路等弟子也对儒学出现怀疑。颜回则坚定地站在孔子一边,捍为儒学理论。他向子路等人解释:“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故此,才不被大多数情况下世人理解接受。这才是他们的耻辱呀!”

十四年流离颠沛生活,没有改变颜回尊崇孔子笃定儒学的意志,反到是悉心照应孔子的起居,大力宣讲儒家精神,推行孔子的治国之道。直到十四年后,鲁哀公派使臣到卫国接回了孔子师徒,才结束了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历程。

‖教书育人 弘扬儒学

颜回与孔子回到鲁国后,孔子要推荐颜回去做官,被颜回拒绝了。他对孔子说:“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絲麻;鼓琴足以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业。回不愿仕。”

颜回曾对孔子说:“一个人虽然出身贫苦,但应安分守己,不以贫为耻。虽是无职无权的卑贱者,但不要自卑,不可以在贵人面前低三下四,更不应该装腔作势。与朋友交往要与他一辈子共患难,”孔子听后大加赞赏,说:“就是远古的圣人,也不过如此呀!”

颜回对孔子的儒家学说潜心研究,深入透彻领悟;以周游六国所得到古籍史册去伪存真,相互论证,帮孔子整理书稿,丰富儒学理论。尤其是他呕心沥血地帮孔子整理出一部完整的《易经》,给后世留下了惊世之作。

为了把儒学发扬光人,颜回还办起了私学,广招门徒、宣讲儒学,传授六经。不仅仅是孔子门下弟子中确立了七十二贤之首的地位,还形成了儒学的一个宗派-颜氐之儒。据《韩非子—显学》载: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氐之儒是这当中一派。颜氏之儒的中心是全面继承儒家理论精华,实行克己复礼,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突出立德思想。后世称他为“复圣”,便是对其侧重立德的肯定。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一代儒学宗师颜回不幸病逝。其安于贫贱,守道而不移其志的高尚情操影响和启迪着后世之人;其尊师重教,发扬光大儒家文化,整理孔子典籍,编修《易经》,全都给后世大家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

故此历代朝廷、文人学者对颜回推崇有加,追赠为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一、颜回敬师食污饭,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地区,有七天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颜回讨来一部分米煮稀饭。饭快要熟时,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有意或恶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可以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故此,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时,故此,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够靠时。”

二、颜回不仕,出自《庄子•孔子谓颜回曰》

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庭贫困处境卑贱,何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不愿意做官。我有城外的五十亩地,足够供给稠粥;城内的十亩土地,足够穿丝袜;弹琴足以自求娱乐,所学先生的道理足以自己感到快乐。我不愿意做官。”孔子欣然改变面容,说:“好,你的愿望。我听说:‘知足的人,不以利禄自累;审视自得的人,损失而不忧惧;进行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官位而不惭愧。’我诵读这些话已经很久了,先在在颜回身上才看到它,这是我的心得啊!”

 颜回(前523年-前48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故此,得到特别的尊重。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听别人说颜回很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严,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但是,孔子门下的学生中,最有聪明才智的却不是颜渊,而当以子贡等人为代表,故此,颜渊不是以智慧才华而出彩,而是以德行修为取胜。他在与孔子谈论志向时,曾经说过,我无伐善,无施劳(我期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夸耀)。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有的时候,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持续性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编辑本段]陋巷简居

  颜回所身处的时候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一步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来说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出现。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出现争执。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觉得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可以再用。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初时依然不会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与季桓子在稷门内设立盟誓,举行大规模诅咒,驱逐公父文伯与秦遄(季平子姑婿),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阳虎想灭掉“三桓”,让季寤代替季氏,让叔孙辄代替叔孙氏,自己代替孟孙氏。阳虎借冬祭的机会起事,事败,逃灌(今山东宁阳县北稍西)、阳关,据两地反叛。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唯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很难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可以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大多数情况下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编辑本段]师从孔子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认为他有部分愚。马骕《绎史》引《冲波传》曰:“子路、颜回浴于洙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荧荧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日:‘同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二名,不亦宜乎?”,其大意是: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是什么鸟。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又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曰:这是同同鸟。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一样,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颜色染就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很难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经过不短的一个时期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依然不会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过大多数情况下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吸引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可以。既竭吾才,如带来一定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认为它高明,越使劲钻研,越认为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找寻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擅长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自不同的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升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管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可以独立工作。为了再向前迈一步,又不了解怎样开始了。故此,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只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颜回求学这个时间段,曾于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第二年生子颜歆。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 503 年)时,颜回西游至卫,由卫至宋。《说苑·敬慎》载:“颜回将西游,问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孔子家语》、《庄子》两书对颜回将西游也有记载,只是文字略有不一样。

  颜回西游的目标,主要是去宋国向戴氏求婚。据颜景琴著《颜子评传》考证,颜回途经卫国是因为其本家颜浊邹在卫国。颜子的同宗颜浊邹在卫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卫国贤大夫,而且,家资可观,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初到卫国时,就住在他家中。颜子到卫国并非他最后的目标地。按《家语》说,应是经卫而到宋国去。若颜子直接由鲁国到宋国去,便不可以说“颜子将西游”,因为宋国在鲁国的西南方,而不是在西方。颜子到宋国去的目标,不出意外的情况大概与其婚姻相关。颜子之故此,先到卫国而后到宋国,看来颜浊邹在其间充当了月老的角色,故颜子以到卫国去游学为由,而其实是请颜浊邹一同去宋国。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人孔门,用了大概六年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东汉郎凯说: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十九岁向宋戴氏求婚,二十岁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子颜歆。

  有关颜回婚配的年龄,学术界尚有不一样的说法。一说三十岁娶戴氏。但据《周礼·地官》曰:“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意思是说,媒人掌管天下万民男女结合为夫妇的事,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男孩或女孩满90天后面就登记在册。假设男满三十岁,女满二十岁还没婚配,则由官媒作主令其嫁、娶某人,个人与家长便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春秋时期战乱频繁,为争霸天下,各诸侯国大都把《周礼》规定的最高嫁娶年龄界限向前提,以便快速繁衍人口。到颜回所身处的春秋末期,越国已发布命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有罪及父母。”孔子是十九岁娶亓官氏的,颜回晚一年,应是二十岁婚配,而不是三十岁。

  颜回随师周游列国时,其子颜歆已五岁。

  [编辑本段]随师周游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约十四年时间是随孔子周游列国。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 497 年),孔子“隳三都”的计划失败,在鲁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已不可能,便离开鲁国,启动周游列国。

  颜回与子路随孔子进入卫国后,二人先至卫都帝丘(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颜浊邹家。颜回与颜浊邹同为小邾子颜友的后人,子路则是颜浊邹的妹夫,彼此一向有往来。颜回与子路告知孔子到卫国来的真实情况,并期望颜浊邹能把孔子一行推荐给卫君。

  颜浊邹答应二人的请求,把孔子一行的食宿具体安排在自己家中,以便早晚求教于夫子。经颜浊邹、蘧伯玉(孔子弟子)等人的推荐,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及颜回一行,并按孔子在鲁国所得年傣给粟六万,于是他们从颜浊邹家搬出自立馆舍居住。颜回随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有人向卫灵公进言说,假设他们是为鲁国图谋卫国而来,该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卫灵公遂派公孙余假暗中监视孔子师徒。孔子恐受其害,便匆忙离开卫国,准备到陈国去。不料途经匡地(今河南长垣县境)时,被误认作曾侵犯匡地的阳虎而被匡人围困。

  孔子等匆忙离开卫都帝丘时,颜回暂时留在颜浊邹家,以便观察卫国的动向。卫灵公调查了解孔子一行到卫国来并非鲁国派来的,于是再次接受颜浊邹、蘧伯玉等人的劝谏,请颜回传话,恳请孔子回帝丘。

  颜回至匡,见到了被围困的孔子等人。孔子动情地说:“吾以女为死矣。”颜回恭敬地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论语·先进》)颜回汇报了卫国无意加害夫子的实情,并转达了卫灵公恳请夫子回帝丘,还有卫灵公将在城外恭候夫子,以谢不恭之罪,。

  颜回随孔子重回帝丘,途经蒲邑,又受到蒲人的拦截。当时,卫国人公孙戍被卫灵公驱逐后,便逃到蒲地策动叛乱。他试图胁迫孔子一行参与,利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声望壮大自己的声势。经孔门弟子子路、公良孺等的拼杀,蒲人感到靠武力留不住孔子一行,建议和谈,答应放行,但不可以回帝丘。孔子同意,双方举行了盟誓。但一离开蒲地,孔子就吩咐各位考生赶回帝丘去。子贡不解地问:方才的盟誓难道可以违反么?孔子说:那是强迫我们盟誓,神灵不会听信的。孔子一行重返帝丘,卫灵公果然出城恭迎。

  孔子重返帝丘,卫灵公仍给其可观的待遇,但不给孔子详细的事做。颜回等人有了有点多时间向孔子请教学问,有的时候,也一同外出考察古迹名胜,研究卫国文化,或登山临水,饱览卫国风光。但是在卫国没有实践孔子之道、用孔子之道治理国家的机会,这使孔子一行不可以不离开卫国,找寻能用其道的君主。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 495 年)春,颜回随孔子离开卫国,向东南行数百里到达曹国,在曹国稍作逗留,于夏天到达宋国。孔子夫人亓官氏是宋国人,颜回的夫人也是宋国人,且宋国又是孔子祖籍,他们在感情上认为比其他国家亲近些,故此,到达宋国后便去求见宋君。宋君向孔子讨教治国之策,孔子借机向宋君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宋君听后却表示:你的主张是对的,但我不可以,我做不到(见《说苑·政理》)。宋君的态度使孔子一行十分失望,便离开宋国赴郑国。

  颜回随孔子在郑公务员国考察了大夫子产的政绩,考察了乡校,拜祭了子产。在位的郑国君臣无意留用孔子,孔子一行只好离开郑国赴陈国。陈是南方妫姓小国,古人传说是舜的后裔,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不久,颜回又随孔子赴晋国。晋是春秋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的大国。能在晋国从政,推行孔子的治国之道,其影响所及远非他国所比。行至黄河东岸,听说赵鞍杀害了贤臣窦鸣犊及舜华,孔子一行不可以西行,再回到卫国,不久由卫国再次人陈。这个时候颜回已是而立之年,按周礼,颜回应独立讲学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只是他在孔门中处于首先地位,不可以不以“回不愿仕”放弃了出仕做官的机会。

  鲁哀公四年至六年(公元前 491 一前 489 年)这期间里,颜回在随孔子到楚国去的途中,曾辗转于陈国、蔡国、叶国、楚国当中。据《史记·孔子世家》载:楚王听说孔子一行在陈蔡当中,就派人去请来孔子。消息传到陈、蔡,两国大夫深恐孔子人楚对己不利,便派兵拦截。孔子师徒最初不知道陈、蔡派兵的用意,为躲避军兵的袭扰,他们只好在旷野中行进,不料陷人了绝粮的境地。“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兄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未吾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人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兑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可以为穑,良工能巧而不可以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可以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人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需要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这段记载,主要是说: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子路觉得: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因为自己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故此,别人看不起。子贡觉得:主张不被采纳是因为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孔子对子路、子贡的回答不满意,他说:伯夷、叔齐是仁者吧,却饿死首阳山。这说明仁智的人也会不遇时而遭厄运。至于降低标准,迎合世俗,实质上是放弃理想,更要不可以。孔子问颜回如何理解。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假设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颜氏之子,假设以后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颜回随孔子在陈、蔡这个时间段绝粮七天,子贡费了不少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也不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理所当然有缘故。你等等,我将问他。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见先人,大约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夫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孔子说:是这样,我也一起吃吧。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启动的。从此以后,各位考生更信赖颜回。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 488 年),颜回随孔子离开负函,经陈、仪、蒲回到卫国帝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 484 年),颜回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从此颜回结束了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名言警句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名言警句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名言警句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颜回的事迹有哪些,颜回的例子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47226.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名言警句栏目(https://bbs.china-share.com/zuowenciju/mingyanjingj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颜回的事迹有哪些,颜回的例子和名言警句的相关信息。

名言警句热门资讯推荐

  • 名言警句颜回的事迹有哪些,颜回的例子

    颜回的过往经历有什么?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3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大家常评价孔子说其:“弟子三千,...

  • 名言警句夺命大乌苏大冰经典语录,友善的名言名句

    夺命大乌苏大冰经典语录? 【1】: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大冰 《乖,摸摸头》 【2】: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

  • 名言警句励志的古籍,六宫屏翠古书是说的什么故事

    励志的古籍? 中国古籍中的励志名言:礼记 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杂记) 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运)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 4、学然后知不够,教然后知困。(学记) 5、独学...

  • 名言警句读书的名言名句,有关读书好的名句有哪些

    读书的名言名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了解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