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针对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二十四史前四史体例和宋廉的名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
名言警句
此题答案:篇目很多
详细推荐:老马识途,赵襄王学御,南辕北辙,千里之马等等,这些整版内容比较短小,合适初一的考生读读背背,也会常常出现在题目中
初一的必备文言文有16篇:
(一)《论语十二则》
(二)《陋室铭》刘禹锡
(三)《爱莲说》周敦颐
(四)《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五)《三峡》郦道元
(六)《桃花源记》陶渊明
(七)《小石潭记》柳宗元
(八)《岳阳楼记》范仲淹
(九)《醉翁亭记》欧阳修
(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一)《鱼我所欲也》孟子
(十二)《马说》韩愈
(十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五)《曹刿论战》左丘明
(十六)《出师表》诸葛亮
初一课外文言文的必考篇目有不少,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常见的篇目,供你参考:
《孔子家语》:这是一本记录了孔子言行的文言文著作,针对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很有很大帮助。
《史记》中的《滑稽列传》:这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这当中的《滑稽列传》以幽默诙谐的方法描写了一部分历史人物和事件,阅读后可以增多对古代社会风貌了解。
《论语》:这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不少有关道德、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格言和故事。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梦游仙境》: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梦游仙境》是这当中的一篇篇目,通过描述贾宝玉的梦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现实的思考。
《醒世恒言》中的《牡丹亭》:这是元代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以爱情悲剧为主题,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这些篇目涵盖了不一样的题材和风格,阅读它们能有效的帮你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详细的考试内容还要有参考你所在学校或地区的教学要求。期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二十四史:01.史记(汉·司马迁)02.汉书(汉·班固)03.后汉书(范晔、司马彪)04.裴注三国志(晋·陈寿)05.晋书(唐·房玄龄等)06.宋书(南朝梁·沈约)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08.梁书(唐·姚思廉)0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11.北齐书(唐·李百药)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13.隋书(唐·魏徵等)14.南史(唐·李延寿)15.北史(唐·李延寿)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前四史一目了然了
上一句:不求大富大贵。
就是说不追求事事做的十分的完美,也不能求自己可以大富大贵,只要自己可以问心无愧,做到无怨无悔就行。人生在世,做事做人一定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对得起普天下的大众,做到了这些,我们也就不枉此生了,我们也就可以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遗憾啊!
1、但求问心无愧的上一句是岂能尽如人意。意思是: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途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如何能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时,没啥惭愧之处。
2、这句话是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自勉,。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各位考生”。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上一句-不求尽如人意。 出处-《但求问心无愧》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事事如意。
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是这样自勉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问及刘德华的人生格言时,他说是:“不求完美,问心无愧。”
不否认从唱功或演技来说,刘德华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他的成绩有目共睹。
也许正因为这句格言让刘德华坦然的评价自己,也因为但求无愧我心的想法让他一直努力到目前,用他的坦诚和努力造就了今日的成功。
人生在世,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总会有种种遗憾。
人生如一盘棋,假设走错一步,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人生像足球赛,就算是最顶级的队也会有在比赛中失手时。
回首自己的人生数十年,有过不少朝思暮想的心愿和期待,同时也有过不少自愿的和非自愿的放弃或丢失。
有朋友说我的人生是成功的,更有不少人说我的人生是失败的,因为我最后不是大款,也不是大官,更不是大腕,我的人生中丢失了不少机会,故此,才会有我今天这样的豁达和潇洒。
是的,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丢失掉不少机会,而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我觉得,针对人生来说,绝对丢失的是时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绝对迎来的是生命的重点,因自进入衰老和走向死亡,那是人生的肯定的,谁想躲也是躲不开,这才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不管是达观的人还是宿命的人都需要不求事事如愿,但求问心无愧。
我清楚我的人生是和文字结缘了,虽然我没有文学天赋,只是喜欢畅所欲言,但是,我喜欢看到我的观点发表在互联网或报刊上,让更多的人了解。
2006年以来,我参加《锦州晚报》一周BBS话题讨论,基本上每周都可以看见“笑看人生”的观点,那就是我的快乐。
我清楚我的人生也没有太大的出息,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是,还可以为人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起码可以为身边的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同事们愉快相处时,我认为我还是有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我用心去呵护自己婚姻时,我发现我的生活还是很安逸和幸福的。
我清楚我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不够,尽管如此,只要自己做出了努力,就可以十分坦然,就可以有快乐的心情。
因为我的人生格言也是:“不求万事如愿,但求问心无愧。” 参考资料 文章阅读网:http://www.duwenzhang.com/wenzhang/shenghuosuibi/20111212/210112.html
以2022年来说,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上海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七周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
11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省级权威主流媒体和大型互联网媒体集中浦江,报道我县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大量文字内容篇幅较大、多的视角、全方面呈现了浦江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成果。
11月1日,浙江卫视播出《家国情怀-吴山明红色专题文献画展在浦江开展》。
11月3日,学习强国平台刊发《金华浦江:“来料加工+居家养老”活了康养之路》一文,讲解了我县郑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的手工活加工工作,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赚到了零花钱。
走进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可以听见阵阵爽朗笑声,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正熟练翻转开始中的香水瓶子,一拧一贴,只要能几秒时间,就可以够完成一道加工工序。这是郑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的手工活加工工作,简单且轻松的手工活已然成为一部分老人赚钱的主要途径。王思秋奶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已有两年,她说:“这些手工活做起来也不怎么费力气,完成一个有一分二厘的收入,速度快时一天能赚个五六十元,在养老中心有人谈心聊天、有饭吃,还能赚钱。”
郑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浦江恩洁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配送餐食,配送餐服务覆盖17个村,就餐老人达220余人。该公司负责人吴建勋发现,镇区老年人就业机会不够。于是,吴建勋向浦江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提议在中心内开设手工活加工点,为老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个提议与浦江县民政局最近几年来拓展提高的养老服务工作十分契合,于是吴建勋一边负责与手工活供应商对接,一边帮老人把做好的手工活运送给供应商,不到30天时间,来做手工活的老人就有15人。
随着工作的持续性深入,来做手工活的老人更多,各位考生边聊天边干活,不仅把每个月的就餐费用赚到了,还有钱结余,足不出户就赚到了零花钱,老大家别提有多开心了。据了解,现在除了郑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外,浦江县浦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郑家坞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也都增设了这种类型手工活加工点,来满足老年人劳动需求。
11月16日,央视新闻播出《浙江企业应用绿电成“时尚” 赋能制造业发展》,讲述我县供电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对接绿电交易需求,帮企业减排降碳。
11月19日,《浙江日报》整版报道《翰墨扬正气 清风入人心》。金华素有“江南小邹鲁”的说法是“金星与婺女星争华”之地。
八婺大地孕育出吕祖谦、陈亮、宋濂等文化名人,产生了浦江郑义门等以孝义清廉闻名的世家望族……
深厚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金华清廉文化颇具辨识度的特色标识,也成为当地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
10月末,“礼赞百年 翰墨清风”清廉书画艺术活动暨全国清廉书法作品大展系列活动在金华市浦江县举行。省内外著名书画大师齐聚一堂,以书画艺术为载体,讴歌党的光辉业绩,传播清廉观念,打造风清气正、健康清朗的浓厚氛围,纵深逐步递次推动清廉浙江建设。
蜿蜒浦阳江,秀丽仙华山。自宋代以来,浦江书画名家辈出,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现目前,浦江书画正以愈加繁荣的面貌走进新时代。本次活动正是把“清廉文化”和“书画文化”进行深度融合,为党风廉政建设注入新内涵。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一句句直抵心灵的廉政格言、一幅幅内涵深入透彻的精美书画,让参观者既领略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又接受了廉洁文化的浸润洗礼。
此次系列活动除了清廉书法作品大展,还有清廉书画艺术活动还有清廉文化阵地建设研讨会等精彩内容,分设浦江文景书画会展中心、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等活动区。
“万年上山,稻作之源。千年郑氏,名声鹤起。‘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在“江南第一家”牌楼前广场,“礼赞百年 翰墨清风”清廉书画艺术活动开始仪式在优美动听的《万年稻米香 千年家风传》诗歌朗诵声中开始进行。
现场,来自浙江婺剧研究院的演员为各位考生带来清廉婺剧《郑义门》选段,精彩的表演博得台下阵阵掌声。10位清廉书画获奖作者、嘉宾代表上台用不一样的字体表达“廉”字,共同组成一幅长卷作品。活动还以清廉建设、家风家训为主题,在江南第一家廉政馆设计“百年‘纪’忆 浙里‘清’风”清廉建设成果展,回顾传承纪检监察百年奋斗历程和珍贵经验,总结展现浙江逐步递次推动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企业、清廉交通等清廉单元建设,深化建设清廉文化高地的工作实践。
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沿着郑义门九座牌坊群、特色老街、郑义门宗祠一路参观。清廉书画作品、清廉家风故事……各位考生时不时停下脚步驻足看,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清廉氛围。杭坪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把清廉文化通过传统剪纸艺术展现了出来。一张张红色的彩纸被裁剪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妙趣天成、寓意丰富的“清廉”作品,打造出了崇廉尚洁的校园氛围,也激发了师生们清廉正气的自觉性。考生们高超的剪纸技艺,引得参观嘉宾连连点赞。
在逐步递次推动新时代清廉文化阵地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还有省内外各地纪委、宣传部、文旅系统负责人齐聚郑义门宗祠,就深化清廉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文化传承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交流清廉文化阵地建设成果,为深化清廉文化建设,标本兼治逐步递次推动不敢腐、不可以腐、不想腐提供有益的实践探索。
此次活动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浙江纪委省监委主办,浙江书法家协会、金华市纪委市监委、浦江县委县政府承办,四川成都市纪委市监委、江苏扬州市纪委市监委、湖南益阳市纪委市监委协办。
11月30日,学习强国平台刊发《金华浦江“红色台门里”探索基层治理新路》一文,讲解了我县浦阳街道在太白社区试点开设了台门超市,达到了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居民从“要我管”向“我要管”的转变。
“我用积分换了两斤鸡蛋和一瓶酱油,你换了什么?”“我换了食用油和纸巾,想再看看别的。”“那你的积分挺多啊!”……
每逢周五,位于金华市浦江县浦阳街道太白社区的台门超市,总会挤满前来用积分兑换商品的大爷大妈。他们相互交流积成绩量,比一比谁为社区作出的奉献更多。
前期,浦江县委组织部联合浦阳街道在太白社区试点开设台门超市,鼓励当地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调解邻里纠纷等方法获取对应积分,再用积分到台门超市兑换等值商品。台门超市提供的商品,均由浦阳街道党建联盟成员中联超市捐赠。
“台门超市的开设是对‘红色台门里’工作机制的丰富和完善。”浦阳街道党工委书记柳钢明说,台门超市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加社区事务。这不仅是“红色台门里”服务内涵的延伸,也是达到居民共乐、共惠、共安、共德、共富的基层自治实践。接下去,他们将在其他社区“复制”这一成功经验。
去年以来,浦江以城市居民聚居的“台门里”(浦江方言,指同村共用一个明堂、毗邻而居的家庭)为切入点,以党建为引领,推行“红色台门里”工作机制,就地、就近处理群众的“重要小事”,走出一条“党群互动、台门相亲、精治共建”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使“台门里”成为邻里守望相助、矛盾纠纷自解、文明素养齐升、美好生活共享相结合的自治体。塔山社区“红色台门里”邻里座谈会
现目前,浦江县机关在职党员已亮出“机关党员户”标识牌5000多块、“机关干部户”标识牌6000多块,通过“亮身份”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组织13个机关单位组成县级机关党建服务联盟,列出98项服务社区清单,加强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互促融合;由社区“红色里长”收集居民烦心事,召集居民代表共商民生实事、共解邻里矛盾;全县推行“5+1”好家风评价体系,以“台门里”为单位开展“家风指数评比”,并联合浦江农商银行推出“好家风贷”等产品,让“好家风”家庭取得更优惠的金融服务……
“红色台门里”达到了自下而上的基层治理模式,健全了居民广泛参加、民主协商的自治机制,重构了和谐邻里关系,推动居民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11月,“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和“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座谈会引发国家省市权威媒体及海外媒体的广泛报道。截至12月3日,国家级媒体刊发报道73篇;省、市媒体刊发报道77篇;海外媒体刊发报道310条。
以下为部分新闻报道。
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新闻直播间]播出《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国博启幕 展出最早的炭化稻米等两百件宝贵文物》。
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栏目[中国三农报道]《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国博开展 展出最早的炭化稻米等宝贵文物》。
11月23日,光明日报报道了《一粒米·一群人·一万年-“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印象》。
底部有酿酒残留物的陶壶展厅用稻谷打造氛围。
【新展大观】
一万年前,先民们启动相继走出洞穴,走向旷野。上山人从洞穴中走出,到旷野中定居,说明了古代先民生存空间的扩大和生存能力的提高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大步。既然如此那,走出洞穴的上山人如何生活?他们吃什么?用什么?住在什么地方儿?
走进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给出了答案。
“吃”-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
一万年前的上山人,种水稻、吃大米。
以前的考古发掘告诉我们,一万两千年前,江西仙人洞和湖南玉蟾岩的先民也吃大米,但那都是采集的野生稻。而上山人吃的大米是自己种植的。
展厅中央,精心布置过的展柜中隆重陈列着一个极小的物件:一粒已炭化的米粒。这粒米发现于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属于上山文化早期,距今上万年。通过科技考古,专家们认定这粒米是人工栽培的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其实就是常说的说上山文化的先民们是已知世界上最早启动人工栽培水稻的一群人。经过21年的考古发掘,现在已在浙江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处,在这当中又出土了非常多的炭化稻米,证明在当时稻米的食用已较为普遍。
上山人不仅仅食用稻米,稻子的其他部位也物尽其用。在展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山文化的陶片中有稻壳、稻叶、稻穗等物。专家解释,因为当时制作陶器的土质比较粗松,上山先民们在陶土中加入稻的残余物,不仅可以减轻陶器的重量,而且,可以增多陶土的黏性,防止在烧制途中开裂。如此变废为宝、一箭双雕,不可以不让人叹服上山先民们的智慧。
上山人也不是唯有主食。考古人员在遗址中没有发现动物骸骨,因为这里的酸性土壤将它们腐蚀殆尽,但发掘出的部分石器展现了上山人饭、肉搭配的一面。如展柜里那些形状像甜甜圈的穿孔石器,就是投掷工具,孔里系上绳子,扔出去后容易回收。还有石球,也是用来狩猎的。
展台上还有一件陶壶-研究人员在壶底发现了酿酒的残余物,可见上山人已经掌握并熟悉酿酒技术。
有饭,有肉,还有酒,万年前的上山人充分享受着走出洞穴的“精彩生活”。
“用”-世界最早的彩陶
精彩的生活远不止于舌尖上。
展柜里有一部分打制的石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的刃部有水稻的成分,这说明这些石器在当时是水稻的收割工具。除开这点,还有石头制作而成的磨盘、磨石、磨棒,它们则是当时的去稻壳工具。研究者们曾用它们做过实验:将适量的稻谷放在磨盘之上,用磨棒挤压磋磨。结果发现,脱粒效果很好,不仅脱壳率高而且,米粒完整。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万年前的上山人对美有着如此的追求。记者注意到,那些用于盛放食物的陶器,不管是如脸盆大小的陶盆,还是可握在手心里的陶杯,大都是外红里白的彩陶。而且不了解是不是为了延续上山人的审美,部分上山陶器修复时用的石膏不是惯常的白色,而是染成了砖红色。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告诉记者,上山文化的彩陶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除了色彩,上山彩陶的精彩还在于那些陶器上的神秘符号。中心展柜里的那件红色双耳陶壶,在肩颈结合部位,绘制了四组两两对应的白色点彩,给人的印象像是八卦。附近展柜里还有一块陶器残片,用白色颜料画了一个完整的太阳图案,旁边是两个相对的三角形,让人浮想翩翩:这是太阳崇拜吗?
“住”-远古中国第一村
智慧的上山先民们,对住的地方当然也不含糊。
一万年前,当其他地区的先人还在过穴居生活时,上山先民们已经第一个走出洞穴,在旷野之上搭建了自己的房子,过上了农耕定居生活。因为这个原因,上山遗址被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赞誉为:“远古中国第一村”。
上山人启动定居的最直接证据就是各种房址,主要涵盖了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为了让观众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展览做了一个模型沙盘,复原了上山人的村落。一块块水稻田间,茅草房星罗棋布,大家在其间劳作、收获、繁衍、生息。
展览中还特别讲解了聚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环壕。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环壕就是环绕于某个中心的壕沟,功能类似于后来的护城河,最初是用来抵御洪水、猛兽的侵袭,后来用于防御敌人攻击。在现在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中,多处有环壕遗迹。这当中桥头遗址的“环壕-中心台地”遗址让人印象深入透彻。环壕将中心台地和聚落区隔离起来,深度超越2米、宽度近10米。这条环壕紧跟的是一个边长40米的近方形中心台地,上面集中了红烧土、房址、墓葬和器物坑等各自不同的遗迹。专家推算预测这个中心台地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可能是祭祀场所。
走出展厅,脑海中幻化出一幅万年前上山人的生活图景:稻谷熟了,遍地金黄。先民们用石片、石刀收割,用石磨将稻谷脱壳;大米做成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有部分还磨成粉,制成米浆,封存在罐子里发酵,酿成酒;脱粒后的稻壳也不浪费,拌入陶土制作成器。碰见重要日子,大家从各自居住的房子中走出来,聚集到村子中心的台地上,进行庄重的祭祀。要说最开心的,可能是狩猎满载而归,众人共享,开怀畅饮……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吴宜洁)(本篇文章图片都是本报记者李韵摄)
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万年前谁种稻》。这件彩陶壶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因为这个原因,9000年前的上山人可能已经掌握并熟悉酿酒技术,这只陶壶就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酒器。 余冠辰/摄观众在看炭化稻米。 余冠辰/摄展览一角。 余冠辰/摄
一万年前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非常多彩陶遗存……2000年11月,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被发现。经过20年发掘与研究,上山文化已明确了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最近这几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涵盖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
展览展出一粒炭化稻米,距今约11000-8500年,2006年浙江上山遗址出土。这是现在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上山遗址发现了涵盖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大家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国家起源一道,构成考古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三大课题。水稻至今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稻作农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法。非常多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上山,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
近九旬高龄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浙江的遗址名连起来看很有画面感,从美丽的小洲(良渚)出发,过一个渡口(河姆渡),跨一座桥(跨湖桥),最后上了山(上山)。这是一条文明从远古走来的诗意之路,也是中国文明的溯源之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月23日,《中国新闻报》报道《见证万年稻源 浙江上山文化将申遗》1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万年稻米、最早彩陶齐聚国博 上山文化展揭秘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向世界推介上山文化。万年稻米、最早彩陶齐聚国博
上山文化展揭秘世界稻作文明起源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
叶宾得摄上山文化陶器。
叶宾得摄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片。
叶宾得摄
你清楚1万年前的稻米是什么人种的吗?你清楚最早的彩陶有什么花纹?
在最近这几天开幕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上,丰富的考古成果向你讲述世界稻作文明起源的故事。
水稻养活了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稻作农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此后多年的考古发掘,在浙江共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处,相继发现了1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非常多彩陶遗存。上山文化考古成果举世瞩目,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公务员国考古学会、浙江委宣传部、浙江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期文物近200件,结合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展现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阐释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展厅中央,一个圆形容器中陈列着一粒已炭化的稻米。透过放大镜,可以看清它的样子。这粒米2006年发现于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属于上山文化早期,距今有上万年历史。经分析研究,专家们认定这粒稻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它是现在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说,上山遗址发现了涵盖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大家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除开这点在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炭化稻米,表达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食用更普遍。
从朴拙的大口陶盆到精巧的彩陶壶,上山文化不一样时期陶器风格的演变在展览中清晰可见。据蒋乐平讲解,大敞口、小平底的陶盆是上山文化最具标识性的器物,陶土中一般羼合稻谷壳等有机质。
“这件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壶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酒器。”蒋乐平说,在壶内残余物中发现了一种加热出现的糊化淀粉,经检测研究,发现残留物与低温发酵的损伤特点符合,而低温发酵是酿酒的基本原理。由此推断,9000年前生活于桥头遗址的上山文化先民可能已经掌握并熟悉酿酒技术。
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很多陶器及残片上带有神秘的纹饰图案。展柜里一件红色双耳陶壶,肩颈部有四组两两对应的白色点彩,给人的印象像是八卦纹。桥头遗址出土的一块夹砂陶片,在鲜红陶衣上,用白色颜料涂画了带有一周辐射短线的圆形,好似太阳纹,旁边还画着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独特的纹饰勾起大家的遐想:这和远古的太阳崇拜是否有关系?
展览开幕当天,“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讨上山文化作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意义及其申遗的价值
11月30日《中国文化报》“文脉”版报道《上山文化:三个“中国最早” 两个“世界第一”》。
一个展里竟然有三个“中国最早”、两个世界“第一”,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踏上万年时空穿梭之旅,叩响通往“远古中华第一村”的大门。
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
一万年前,“巨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浦江,那就是上山人。一万年前,一个相当大一部分洞穴人还需要在岭南山地延续生活几千年时间点,上山人却告别了山林洞穴的生存模式,走向旷野,勾画出东亚地区历史长卷中令人惊叹的一笔。
2000年秋冬之际,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沉睡了万年的浙江浦江上山遗址从万年前的时候空,“跳跃”到考古学家眼前,突破了此前我们有关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年代和面貌的认识,使我们对河姆渡文化以前的史前史有了探索的方向。在这里后面,根据一系列有关遗址的发掘和认识,2006年考古学界将这种类型遗存命名为上山文化,从此开启了对上山文化的全方位研究。
今年是上山遗址发现第21个年头,同时又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最近这几天,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公务员国考古学会、浙江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国博。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涵盖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同时辅助丰富的考古学知识讲解、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展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我们国内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上山文化已明确了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题词和严文明“远古中华第一村”的题词,更是对上山文化价值内涵的高度概括。
最早的水稻
现目前,考古研究证明,上山稻是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走进展厅,只见展柜中陈列着一个靠放大镜才可以看到的小小的黑点-一粒已炭化的米粒。而正是在这粒炭化稻米中,考古学家看到了绵延万年的人类文化基因。
这粒完整的炭化稻米发现于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属于上山文化早期遗存,距今上万年。有关专家表示,经过栽培并驯化的稻粒更饱满,其长宽比对比野生稻要小,这粒炭化稻米属人工栽培是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通过科技考古,专家们还认定,它是迄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换言之,上山文化的先民们是已知世界上最早启动人工栽培水稻的一群人。同时,在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上山文化的炭化稻米,表达在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食用更普遍。
据讲解, 上山遗址发现了涵盖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刷新了大家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上山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世界文明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从进化论的视角阐释了他针对上山文化乃至上山遗址在稻作农业起源中重要地位的思考。他觉得,人类无意识改变植物生物性的耕种行为开启了植物的驯化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的耕种行为在前,然后才产生驯化作物,还主要了植物的驯化方向和速率。最早的稻作农耕行为上山文化最早产生,稻作农业的源头和农耕村落的源头都是上山文化。”
上山遗址的陶器大多是夹炭陶。在陶片的断面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陶器胎土中掺和稻壳、稻叶、稻穗和植物茎秆留下的痕迹。上山早期百分之90以上的夹炭陶,都掺拌了密密麻麻的碎稻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砻糠,即脱粒取米后的碎壳。大家有意识地在食用稻米后面,将这些稻的残余物掺和在陶土中制作陶器。分析表达,这些稻遗存所反映的生物特点有明显的驯化迹象,稻壳中保留的小穗轴特点,证明了上山文化已产生栽培稻,稻米已经成为上山人重要的粮食之一。同时,研究者在石片、石磨盘等器物上,发现了收割禾本科植物的“镰刀光泽”和加工稻谷的多重证据,表达水稻的收割工具已经产生。磨盘、磨棒的配套使用,可能常常用于稻谷脱粒。
多学科研究成果均指向一个结论: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在大力找寻上山文化的水稻田,期望为上山文化稻作农业提供更完整的证据链。
最早的彩陶
彩陶是黄河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符号,庙底沟、半坡、仰韶耳熟能详,但中国最早的彩陶出现在->钱塘江流域,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就出土丰富的彩陶。跨湖桥彩陶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山文化,陶器是上山文化的浓缩,中晚期彩陶的产生,正是上山文化农业文明的反映。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坦言,上山文化的彩陶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据了解,上山文化的彩陶可分为红彩和乳白彩两种。红彩主要为条带彩,装饰于盆罐类器的唇口或肩颈位置。最典型的器物是大口盆。这种类型器物外壁施红衣、内壁施乳白衣,口沿部位施一周颜色深红的红彩带,器形规整精致。这种类型彩陶出现在->湖西、桥头、下汤、小黄山等上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乳白彩的纹饰更为丰富,主要见于壶、壶形罐、圈足盘和碗形器上,多数情况是前两类器物的肩颈部和后两类器物的腹部,施于陶衣之上,触摸有隆突然感觉。纹饰见有太阳纹、短线组合纹、折齿纹和点彩等。
太阳纹是指代最为明确的具象符号,反映了意识、信仰等精神文化内涵。这当中几组短线组合纹被指觉得最早的卦符,最为神秘,值得深入探索。这种类型彩陶主要出现在->桥头和湖西遗址。上山文化的神秘图符在跨湖桥文化中得到传承,除卦符外,还有田字符号,这反映了浙江地区远古文化的独特体系。
“上山文化的彩陶就是当时的‘高端’手工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看来,上山文化的陶器器形尽管简单,但具备了成熟的制作工艺,最鲜明的就是化妆土技术,还有彩绘、渲染、用彩搭配等,纹饰简单但很有用意,要进一步认真观察和研究。“就彩陶来说,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实至名归。”王仁湘说。
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
“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一万年前,当其他地区的先人还在过穴居生活时,上山先民们已经第一个走出洞穴,在旷野之上搭建了自己的房子,过上了农耕定居生活。房屋建筑是上山文化定居的最直接证据。现在在上山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建造房屋的证据,类型主要涵盖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
上山文化第一个产生了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发端。上山遗址早期产生了有点多带柱洞结构的遗迹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晚期产生了有规律的房址。荷花山遗址也发现有规律的柱洞分布。柱洞所指示的建筑时常是地面式的或干栏式的,在江南地区中、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十分普遍。这样的居住模式在上山文化时期已经基本确立。
“这不仅反映出上山文化早在一万年前就已进入定居社会,而且,已呈现较为复杂的村落形态。”中公务员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上山文化反映了比较全面、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群落和文化面貌,“它让我们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复杂化程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上山文化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对人类文明意义重要是继良渚古城后面可以直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研究员陈同滨觉得,它揭示了钱塘江流域文明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对东亚地区文明进程的奉献,同时也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稻作起源的类型空白,也是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中公务员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表示:“良渚文化距今5000年,上山文化在它以前找到一个5000年的基础。浙江的史前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要继续在这个序列里做研究,目前我们还没有说得很了解、认识得很透彻。”
的确,从一万年前启动,上山文化遗址群在钱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的便是农耕定居文明的最初景观,更展现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社会初创和形成期的文明模式还有此后延续数千年发展的文明基因。
走出展厅,一位观众描绘了他“脑补”的万年前上山人生活画面:当末次冰期的寒意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着着成熟,等着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繁衍、生息。他们的足迹停留在上山、桥头和湖西,他们的家园遗留在荷花山、小黄山和下汤的梦里。那里有他们修筑过的环壕、居住过的房屋;那里有他们种植过的田地、圈养过的动物;那里还有他们使用过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 上山人定居村落遗迹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炭化稻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同时,上山文化还得到了国际上的特别要注意关注。《环球时报》海外社媒Facebook、Twitter官方账号公布我县“上山文化”特展及其成果消息。
文章原来的标题:《11月,很多国家省市权威媒体报道我县!》
以上就是本文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二十四史前四史体例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二十四史前四史体例和名言警句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333127.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名言警句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针对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二十四史前四史体例和宋廉的名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初一课外文言文必考篇目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
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针对关于这画面真美的名言,起风了名言名句和瞬间的名人名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关于这画面真美的名言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
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针对关于读自己喜欢的书的名言,读自己喜欢的书的好处和书开头的名言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关于读自己喜欢的书的名言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
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针对普法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法制手抄报文字怎么写好看和手抄报普法名言警句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普法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有一个初步认识,...
名言警句
本文主要针对名人名言经典语录,100句励志名人名言短句和收集名人名言6句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名人名言经典语录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