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针对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可以一起报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里有哪些系专业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清华大学经济与...
考研专业
一、《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经常会用到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各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拥有详细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能够有一个奠基作用。
二、《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2个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觉得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自于中国古人对生命情况的长时间观察、非常多的临床实践还有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夯实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还有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三、《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式,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夯实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其实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涵盖瘟疫这样的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暂时还没有非常多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不出意外的情况大概写在竹简上。
四、《难经》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有关《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大多数情况下觉得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取问题回答方法,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部分理论问题,内容涵盖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五、《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之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相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质上,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们国内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第一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详细描述,初步肯定了相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夯实基础,并有详细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非常多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六、《诸病源候论》
证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年)。为我们国内第一部论述各自不同的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之专著。
全书分67门、1720候。卷1~27论内科诸病;卷28~30论五官科诸病;卷31~36论外伤科诸病;卷37~44论妇产科诸病;卷45~50论小儿科疾病。此书继《内经》、《难经》、仲景著作后面,使中医理论更为丰富。于病因方面尤多创见,使中医病因学说趋于系统、全面。
如对传染性疾病之认识,就明确指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又如山区多“瘿”病乃其民“饮沙水”之故;岭南“瘴气”系“杂毒因暖而生”等等。亦明显超过前人见解。于病理及病证方面之论述亦较精审,超越古人。
如消渴病每多发痈疖或水肿,这正是对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及泌尿系统感染之最早描述。其对水肿一病,分述至详。于妇科则经产带下、妊娠、无子等类;外科则详述痈疽疔肿诸疮之理,证候及预防等;于伤口外科,则记载有难度很大之肠吻合及血管结扎术等。
在证候分类学上亦有很大发展,其别类分门系统而有条理,且征引典籍甚富,如《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所载近300种、5300多卷医书赖此书而保存。为研究隋之前医学成就重要文献
我们国内古代有不少医学研究,也有不少总结出来的医学书籍
《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宋慈《洗冤集录》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可以看得出宋朝医书特别多,这主要和宋代的皇帝是重视文化教育相关。这些学文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也学医,探讨医学是君臣的乐事,促进了中医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进步。同时,北宋的皇帝还特别要求医生具有足够的资质,医学考试在那个时候就启动了。很正规的学习和考查制度让医生一定要仔细学习医药、针灸、推拿这些全科医术才可以挂牌行医,比现代当医生还需要严格。而当时所制作的针灸铜人就是为了考试针灸术而针对铸造的。
深入浅出: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金匮要略,》
不少,《四诊抉微》,比前面基本更总领纲汇!玄奥复杂!
建议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的两本书《人体使用手册“吴清忠”》
《现代人看中医》!
中华传承几千年,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财富。这当中医学中有不少医书、治疗方式延续到至今还在用。
1.本草纲目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著是世界科技史上宏大的、记述全部生民平日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大家对平日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2.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详细指导,通过对生命情况的长时间观察,还有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渐渐发展而成的。因为这个原因,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详细指导下,提出了不少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3.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早的药物学专著,由专家全新整理,影响非常深远。书中总结了我们国内秦汉之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药剂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夯实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们国内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们国内第一部临床医学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式,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夯实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肯定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总和是216卷,但超过百分之80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涵盖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成书时期一向有争议.它并不是一人一时之手笔,大概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不少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中医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总和是三卷(也有分五卷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此书以问题回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不久,因为战乱原著散失,后人分别搜集这当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部书,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是我们国内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成书以后,一直详细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这一时期,有很多医家从事《内经》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最早进行这个工作的,为齐梁间的全元起,他注释《皇帝素问》八卷,书名《素问训解》.此书到南宋时失传.
隋唐时期,杨上善又将《内经》分类编纂和注解,编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注释《素问》影响很大的,是中唐时期的王冰.他历时十二年,于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脉经》作者王叔和,成书于魏晋.《内经》《难经》均相关于诊脉法的阐述,王叔和搜集相关脉法的资料,采集各家之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诸病源候论》于公元610年由巢元方等人编撰.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该书最大的奉献在于对疾病记载的广泛和具体,对病源的认识.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整版内容浩繁,不便带上,故将他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孙思邈重视前人的珍贵经验,但尊古却不拘泥.他很重视妇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3卷,少儿婴孺方2卷.
《外台秘要》是唐代王焘著作.全书40卷,分1104门,是唐代另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内容涵盖有今天的内、外、骨、妇产、小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畜疾等科的证治.本书主要选辑东汉到唐的不少方书而成.临床各科编排较为合理,先论后方,次序井然.重视急性传染病,伤寒、温病、疟疾等,所占整版内容很大,说明对传染病具有相当知识.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著,成书于256-282年,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重点讲解腧穴总数、厘定部位,具体讲解了针灸操作方式,并把各自不同的适应证根据临证需排列出来.此书影响久远,其他一部分著名的针灸著作,差不多全部在此书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此书也较早传到国外.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当中,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载金疮、痈疽、疮疖、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们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夯实了理论基础.
公元960-1368年(宋-元)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之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有很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越来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基本上都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奉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很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不仅是15世纪初我们国内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了解,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上,能够有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夯实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这当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有一定奉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这当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我们国内古代有不少医学研究,也有不少总结出来的医学书籍,主要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宋慈《洗冤集录》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可以看得出宋朝医书特别多,这主要和宋代的皇帝是重视文化教育相关。这些学文的人大多数情况下也学医,探讨医学是君臣的乐事,促进了中医的蓬勃发展和进步进步。同时,北宋的皇帝还特别要求医生具有足够的资质,医学考试在那个时候就启动了。很正规的学习和考查制度让医生一定要仔细学习医药、针灸、推拿这些全科医术才可以挂牌行医,比现代当医生还需要严格。而当时所制作的针灸铜人就是为了考试针灸术而针对铸造的。
从朝代先后来说,1先秦以前有:《神农本草经》传说是神农氏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自于神农氏,代代口耳古人传说,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很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首次系统总结。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以前,该书长期以来都是被当成最权威的医书。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2个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夯实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还有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但是,和《神农本草经》一样,先秦诸子都喜欢假借名人所著,跟目前网红有点类似,动不动喜欢山寨,故此,此书并非黄帝他老人家亲自写得,用他的名显得高大尚一点,估计读的人用的人还有被治的人都拥有个交代:这是黄帝老人家说的,有出处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有《黄帝内经素问》 ;
2东汉末年出了三个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董奉和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可能华佗各位考生熟悉一点,对外科特别擅长。关羽关二爷的箭伤就是这位老兄办的,不过他当时没有发明麻沸散,故此,二爷要看《春秋》转移注意力(跟周星驰看Av一个道理);华佗著有《青囊经》,但是,很不幸,华佗惨死狱中,把书传给了牢头小哥,小哥老婆一看,哎呦,不对,你华佗既然如此那,牛逼都砍头了,这是害人的书,咱不可以学,学会了估计也没脑袋,不行,一把火烧了,故此,呢,小哥抢救不急,所剩无几就只剩下阉鸡阉猪的伎俩了。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尤其是《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董奉各位考生可能不认识,为什么?他老人家懒,没写书啊!故此再会吹再会做也比不上一个会写的!当时各位考生平起平坐,到后来就出差距了。
3晋代葛洪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部分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相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详细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相关化学的知识,也讲解了不少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不过医学不是他的强项,他是修仙之人,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涵盖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 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 信为本。厉害吧!
4唐代:孙思邈,这也是牛人,写了三本书《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在中医学上第一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独自设科,并在著作中第一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他很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基本上算是妇女之友,处理了不少难言之隐。
5到了宋代出来了个组织,弄了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后面出名的就是钱乙,史书记载“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言不为过。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基本上算是儿科专家。
6元代出了朱丹溪、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各位考生”。朱丹溪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格致余论》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够论》两篇为中心内容,创立“阳时常伴有余,阴常不够”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力倡导滋阴学说,打下牢固的基础。刘完素因其善用寒凉,后世称其为寒凉派,为金元四各位考生之代表人物之一。其著述甚丰,《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简称《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都是其代表作。张从正一生著述甚多,除今在《儒门事亲》中五卷之外,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其余因年代久远,没能流传下来。李杲就是李东恒,这个字我常常以为是呆,实际上多了一根就是不一样,名字非常的重要。他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
7明代,这又出了个狠的,李时珍。被后世尊为“药圣”。 代表作是巨著《本草纲目》,除开这点,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各种。
还有一个就是张景岳,他按照《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够”、“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经常会用到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到了清代就不可以不提叶天士了,其人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特别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我所清楚的了。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约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2个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古人传说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不少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式,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夯实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也还是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经常会用到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拥有详细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能够有一个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题回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涵盖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还有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之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相关脉学之论说。系我们国内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夯实基础,并有详细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之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取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们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质上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之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非常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经常会用到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方便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开这个因素不说,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假设认为文言难懂,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法,可可以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假设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实在太多了,《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四库丛刊》等中有不少收录,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本草纲目》、《温热论》、《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千金方》、《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外台秘要》、《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洗冤集录》、《饮膳正要》、《御药院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格致余论》、《脾胃论》、《本草品汇精要》、《温疫论》、《古今医统大全》、《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条辨》、《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等等。
1、大才子唐伯虎:明代画家唐伯虎是一位受到科举严重打击的落榜生。当年,因考题作弊事件而受牵连,被永远夺去了学员资格。但正因为本次打击,却打出了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画家,他的画目前卖到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一幅。
2、伟大医学家李时珍:李时珍曾三次落榜。便下定决心立志从医,一生潜心钻研医药。他走遍大江南北,并参考了八百各种医书,历经27年的辛劳,终于写成药物学巨制《本草纲目》。此书至今流传海内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3、鬼怪达人蒲松龄:蒲松龄19岁时考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后来考举人、进士时却屡试不中。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经常深入民间采集素材,终于写出了鸿篇巨著《聊斋志异》。
古代落榜名人远远不止这些。李白、杜甫、张继、“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的苏洵、苦吟派诗人贾岛、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等都是落榜生。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病人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针对麻醉方式和外科手术地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古人传说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不少。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之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有重要奉献。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按照《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种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之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很大奉献。
1、先秦时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因为他的医术高超,被觉得是神医,故此,当时的大家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扁鹊夯实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式,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古人传说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四诊法成为我们国内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著作:《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2、西汉时期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们国内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夯实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还有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3、东汉时期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自于神农氏,代代口耳古人传说,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很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首次系统总结。这当中规定的大多数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还有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到处走访了不少医生,收集了一部分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一样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病人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为这个原因,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4、隋唐时期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不少创见,在我们国内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之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非常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之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夯实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
这当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还有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帮。《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出现一定影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各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之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式,故此,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
以上就是本文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古代高考落榜生排名怎么排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古代高考落榜生排名怎么排和考研专业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308277.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考研专业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考研专业
本文主要针对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可以一起报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里有哪些系专业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清华大学经济与...
考研专业
本文主要针对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古代高考落榜生排名怎么排和古代医学考研学校排名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有一个...
考研专业
本文主要针对暖通工程师转行做什么好,与暖通专业相近的专业包括哪些专业和暖通专业毕业转设计专业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暖通工程师转行做什么好有一...
考研专业
本文主要针对2023年中综考研大纲,2023年考研大纲什么时候出和2021年教育部考研大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2023年中综考研大纲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
考研专业
本文主要针对考研就是背书加刷题对吗,考研政治选择题是原题吗和考研可以记题目吗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考研就是背书加刷题对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