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针对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二级教授的级别和教师专业技术十三级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
研究生
严格来说,教授就是处级干部,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教授本身的参考级别只是处级,正教授,正处级,副教授,副处级,问题是,不少人是大学校长、副校长,或者是其他科研机构的负责人等,但他同时也是教授,这时,他的级别走的就是领导级别了,如他是名牌大学校长或者书记,同时又是教授,这时,就不可以根据教授级别来对待了,他的职务,对应的是就是正部级或者副部级了(北大清华等)。
而普通本科大学校长和书记,即便他还有身份是博导、教授,同样也是正厅级,副校长副书记,则为副厅级,而不是走他教授的级别处级。
这里问题就来了,在教授里,也分不少个等级,一共是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教授,不需要说是学术界的泰斗,基本都是院士(科学院院士或工程学院院士),这样的人才,即便没有实质上的领导职务(相当大一部分有),也至少是正厅级以上了,有部分是副部级,二级,基本是准院士,或者学科带头人是很牛的,这些人,虽然是二级教授,但绝对不是普通的初级干部了,即便他没有本质的领导职务(如大学校长副校长等),至少也差很少是副厅级以上的待遇,三级教授和四级教授,基本是普通的教授了,没啥好说的,这样的是大学里非常多,基本就是正处级。
一个人,可以混到二级教授,也算是人生的巅峰了,能混到一级教授,那已经是顶级高手了,巅峰+巅峰,在这个领域里,基本没有人能及,至少在中国,他是NO1。
综合上面所说得出所述,二级教授,对应的差很少副厅级以上,相当大一部分为大多数情况下大学或重点大学校长,或者学科带头人,青年才俊或长江学者等级别,他们的待遇是很高,这是不少人一生想要奋斗的。
教授属于教师体系里的最高级别。在大学里分讲师、副教授、教授。教授由分为四级教授、三级教授、二级教授和一级教授。
注意,公众特别喜欢说这人是个博导,好像给人的印象比大多数情况下教授要高级。博导不在教授序列里,不是职称。一开头博导是要求很高,不过目前博导的要求很低了,副教授也可当博导。前一阵,北大出男女关系丑闻的冯某某也是博导,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助理教授。
等等,这地方又冒出来一个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不是中国教授序列是国外的教授序列,不过有部分高校为了跟国外的教育系统靠拢,就用了国外的一部分名词。助理教授的英文是:Assistant Professor。感觉上肯定是比讲师要高一部分,但又不到副教授的级别。
副教授在国外称为Associate Professor,在国外不少大学副教授就是终身教职了。
当时周立波跟唐爽闹时,媒体一开头说唐爽是MIT教授,我都惊了,心想MIT教授混如此惨,要跟周立波这样的人混一起?后来才发现不是。在国外教授,那更是很不容易取得的。
不过,到了终身教职也不可以松懈,还是有压力。至少,在中国教授还是分4级的。实际上我听过的不止4级。
一级教授是院士。我听一朋友聊天,她结婚很晚,不过那男的外形很好,家境也不错,父母都是教授。父母对儿子说,我们对儿媳妇家没什么要求,最好她家是教授家庭。于是,我这位朋友,他家未来的儿媳妇霸气地说,她家几十年前就是一级教授了。她爷爷是位大院士。
目前文科没有院士,好像没有一级教授。文科学教育授的水平有的时候,候确实不可界定,不过也有人是会得到公认的,例如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被公觉得教授中的教授。
二级教授也超级难,目前基本都是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等,不过有的时候,候也未必,院长也可当二级教授。我有次碰见一位院长,我认为他水平很普通,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比我水平高多了)。他刚评上二级教授,很得意地和你们夸耀。
普通教授就是三级和四级教授,这些人最多。
我还见过一种戴帽教授,很早之前,我读书时有老师这样。就是临退休前,学校给你一个教授的头衔,但待遇什么还是根据副教授的待遇,听起来好听一部分。我不清楚目前是否有了这样的教授了。
目前的教授应该说更难评了,特别清华。清华电机系这么多很牛的老师,只可以卡在副教授那里。因为教授是有比例的,评上教授后面,其他人只可以等待。真的很残酷。这些人假设去其他学校,肯定都是教授,说不定搞得好还能搞个二级教授。
这样的事情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也是如此。特别早期,一个系就既然如此那,几位教授,各位考生都是盼。我上次看到某篇文章说,有次哥廷根的教授们坐船,有人憧憬着说,假设船翻了,哥廷根该空出很多教授职位了。
总而言之,二级教授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了,需仰视了。
假设不在大学校园里,可能不少人都不清楚-原来教授也分等级。
是的,教授当中的区别是很大的。现行的高校教师职称有13级岗。这当中,教授有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岗。
一级教授无疑是最牛的,差不多都是院士; 因为我们国内并没有设置文科院士,故此,人文社科的一级教授就基本上等同于理工科的院士,在学姐地位显赫。
二级教授,实际上就是非院士的学者所能达到最高级别。想要评上二级教授,假设做不到杰出的研究奉献,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至于三级、四级教授的地位则要再往下排,大约就是一个正高与副高当中的分界线的作用。
凡是评上二级教授的学者,莫不是该校在某些领域的门面人物。
因为这个原因,针对一所学校来说,一级教授(院士)可能可望不可求,而可望也可以求的二级教授才代表了该校普遍意义上的水平。
故此,说二级教授是很重要的。以我的导师作为例子,他就是学校的二级教授,虽然没有担任院务,但反而我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学术方面造诣深厚。
由此可见,二级教授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在教授之下,还有五到七级岗的副教授,八到十级岗的讲师,十一到十三级岗的助教。
中国啥东西都喜欢分个三流就等,涵盖教授,既然如此那,教授分多少等级呢?教授分为7个等级,分为4级正教授,3级副教授.
这个中国高校和研究所明显不同,研究所差不多只评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而大学因为有教学任务才评教授。
目前评教授超级难,因为每一级教授都拥有严格的占比。故此,现在能评上正教授超级难。
最低级的正教授就是4级正教授。基本上等同于教授中的最底层。当然这一阶层的教授也是占总数比例例最高的。
三级教授呢属于比较厉害的博导了,差不多三级教授日子过得读很不错了。
既然如此那,二级教授呢?
咱先说中国最牛的一级教授
一级教授国家只承认理工科才有,文科是没有的。理工科的一级教授唯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才有资格。
当一级教授,唯有院士才有资格,可见一级教授多么非常的稀少。
上面说了,中国是不承认文科一级教授的,很多文科生愤愤不满,凭啥不让我们文科生当一级教授?刚建国时是有这个一级文科学教育授的。
北大季羡林,中科大郭沫若都是标准的文科生,都当上了院士,当上了一级教授,但是,后来差不多文科生就不可以当一级教授了。这针对文科院校来说,如坐针毡啊。
中国人民大学就自己发明了文科一级教授,给自己教授们评,当然校长第一个先把自己评上了。
不过人大这个方式,其他高校依然不会敢模仿,因为人大本来就是文科高校,自娱自乐是可以的,而其他高校就不敢这么玩了。
二级教授
说完了一级教授,既然如此那,二级教授呢就是仅仅略低于一教教授的人了 ,故此,二级教授很厉害,差不多都是长江学者,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两院院士候选人,大学副校长、校长,院长在大学里面属于实力仅仅略低于院士的人。
当然针对相当大一部分教授来说,能当上三级教授已经到顶了,能当二级教授的人也就占教授总人员数量的1/10不到。至于二级教授那就更难了,大约在教授数量的1/100左右。
你说二级教授厉害不厉害?
老铁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直接回答:
正教授分一二三四级,一级教授基本都是院士级别了。二级教授,就是这辈子当不了院士的科学教育人员的最高职称了,因为比例的严格限制,要到二级还是很不容易的。
这是技术职级,不可以基本上相当于行政职级。
但是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情况下介于厅级科研机构正副领导当中。
因为目前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一流高校待遇是很不错的,二级教授实质上收入比ZF正厅级要成倍的高,比正省Z都高多了,当然也辛苦多了。
要是立志搞科研不从政,给自己订的最高目标就是院士啦,当然大部分科学教育人员还是务实点定个二级教授或三级教授就足矣。
中国人文社科没有一级教授,因为一级教授要求是院士,人文社科没有院士,故此,二级教授就是最高职称。二级教授待遇是副省级。
一级教授未必是院士,教授是高教职称系列(国家工资等级挂钩),院士是由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评定的学术头銜。两者不等同。当你副教授时,如完成的科研学术成就优秀,奉献杰出,也可被接纳为院士。
对照事业编管理岗:
4级教授对应4级管理岗(副厅级);
3级教授对应………………(正厅级);
2级教授对应………………(副部及)。
一级教授=两院院士、学部委员
二级教授,那就是这个级别下面一点,普通大学教授的最顶级了,大多数情况下为在这个学科中有很大影响力的教师来申请
实际上我们说的教授涵盖正教授和副教授,大多数情况下情况说几级教授我们就清楚打开情况了,整个教授职称分为七级,五到七级为副教授,四到一级为正教授!
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照本次要求规定,一级教授差不多唯有院士才可以达到有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类的一级教授有点多,而人文社科类的一级教授相对较少。
既然如此那,故此,二级教授也算是很不错的一个级别了,说难听点,当院士无望的人,二级教授就是巅峰了!
二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稍次于一级教授的级别,被评定为二级教授的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教授最高级别是一级。
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的区别:
一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
照规定,一级教授差不多唯有院士才可以达到有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有点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一级教授较少。
二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稍次于一级教授的级别,被评定为二级教授的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
按照本次要求规定,二级教授差不多唯有在有关领域获取重要奉献者才可以达到有关的评定标准,故此,自然科学有关学科也有点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二级教授也较少。
三级教授:
是教授职称中的就显得较为普遍的教授级别,被评定为三级教授的教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界上工作时间较长也获取一部分突破的正教授,即各高校院长、学科负责人、市骨干、青年精英、研究所从事多年的研究员等。
因为三级教授的评定要求没有很多,故此,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三级教授要相对多一部分。
拓展资料:
设定意义:
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内没有设立人文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导致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很大差别,客观上给社会科学发展带来了不少不利影响
2009年5月20日针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开展一级教授试点工作,
14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被聘为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岗位只可以由两院院士取得的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觉得,全部的观念,都要运用行为来落实,通过制度来保证。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也不例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从制度方面来真正转变“重理轻文”,落实“四个同样重要”,以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进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普遍分为13个等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13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第一次进行教师岗位等级评级。
然而在这里以前可以成为一级教授的均是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类教授没有机会取得一级教授岗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第一个开展一级教授聘请任职的试点工作是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的一种探索和努力
中小学教师(涵盖中专)职称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四个等级。 小学还有一个特级教师,基本上等同于中学高级教师
一、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二、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
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请任职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三、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李镇西1:职称,一线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力荐悦读.美文领域创作者
广大老师:各位考生好!
我这时上来演讲明显“不可以人心”,因为快十二点了。不过我还是很乐意站在这里。我是唯一来自基层的教育者,我的观点也很肤浅,但每一年“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我都参与,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年中我唯一穿西装的一天。(众笑)
今天我的观点仍然谈不上独到深入透彻,我不过是公布一个调查结果罢了。我今天的演讲试题是《教师评价与职称改革》。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教育评价改革”,我想教育评价自然应该涵盖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当然不只是职称,但职称无疑是对教师的重要评价。
职称是很多一线教师一生的光荣与梦想。说是“光荣”是因为职称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标志,也是职业尊严的象征;说是“梦想”是因为不少老师终其一生都在为评高级职称努力奋斗,很多人到退休之际都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职称梦”。我想,就在这里刻,当我们在这个论坛谈论教育评价时,在远方还有不少老师已经在为准备评职称的各自不同的材料而忙碌着。
我说职称是一线老师的“光荣与梦想”,但可能对很多老师来说,一辈子却没有“光荣”,唯有“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老师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有的老师甚至因为“梦想”破灭而失去了生命。各位考生可能已经了解了最近出现的相关职称评定的令人心碎的悲剧-
2018年11月8日,周四下午4点左右,因为对学校工作具体安排、绩效考查和职称制度的不满,武汉某中学44岁的数学老师张某某从教学楼四楼跳楼身亡。
张老师的遗书中有这样的句子:“……涉及到职称晋级,像我们这些主课又没啥竞赛,更缺失了班主任那块的评分,自然没啥优势!难道我们这些老师,职称就不用晋级了吗?各位考生都是看工资吃饭!我没有既然如此那,神圣,故此,我大胆说出来!因为这一切,直接致使了我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的丧失……”
他还写道:“……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活着的老师和同事们以后能有一个更公平的环境,更有人情味的世界。”
2018年9月13日早晨6时许,河南洛阳某中学52岁的初三班主任、数学教师王某某跳楼自杀了。临终前,王老师编辑了生前的最后两条短信。
一条短信内容为:“我是自杀,从而表达对教育局及学校的失望,原来拖欠工资,目前各自不同的各样检查、乱七八糟档案、名目繁杂培训、职称不公。”另一条短信内容为:“希望真正的教育。”这之后,他便从学生宿舍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我看到相关报道说,王老师为准备评副高职称已经好几年了,根据评副高的条件――高质量课、模范、课题或社团,王老师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准备,2009年取得洛龙区高质量课二等奖、河南初中数学竞赛优秀一对一辅导员称号,2012年取得洛阳市教育局高质量课二等奖,2014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优秀班主任。可还是达不到评审条件,原因是缺“课题或社团”一项。而课题要先从学校报到区里,区里批准了再启动,据王老师反映, “工作量可大,一个人弄不成。我弄过一次,好哪些人合作,每人分一小块任务,我都整了哪些月。申报到批下来,一年多时间,要整各自不同的材料,在电脑上,难度可大。”
因为对职称评定感到绝望而自杀的老师毕竟是很小一部分的,但虽然没有自杀却深感职称评定不公的老师却绝非很小一部分,而是千千万万。
我曾任教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有一名叫“唐燕”的老师,不管教语文还是当班主任,都很优秀,深受孩子喜欢与家长好评,同事们也认为唐燕很优秀,有一次申报市里的一个什么奖,她却没有被评上,因为缺了个什么证书,加分自然就吃亏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题为《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的文章,发表在我的“镇西茶馆”上。开篇我这样写道-
这样的情况恐怕不是很小一部分的-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更不需要说学生及其家长了,明明都认为某老师优秀,可放在“客观公正”的“硬条件”面前,他却“优秀”不起来。相反,另一位各位考生都觉得“很大多数情况下”的老师却能通过同样的条件“一枝独秀”。这是些什么“硬条件”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各级荣誉称号、各种获奖证书,涵盖发表的文章,等等。有的时候,候,两位旗鼓相当的候选人假设PK到最后,甚至连诸如多一面“班级卫生流动红旗”都会成为“压死”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放着活鲜鲜的“人”不管,眼睛只盯着那些死板板的“证”,这样的评选,越来越让我认为怪怪的,甚至有部分奇葩。问题是如此奇葩的评选都是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真让人无语。
我不是反对看证件之类的硬条件,而是说,第一应该看人的评价-就是学生、家长、同事对他的评价,最后再看各自不同的证书。
唐燕工作15年了,目前还只是一级教师。我校还有一位工作25年的一级教师,叫“蒋长玲”。她也很优秀,课上得好,班带得好,教学成绩也很突出,可就是评不上高级教师。好在她心态很好,在一次演讲中,她说:“我依然不会领先,但我在行进;我依然不会优秀,但我很幸福!”
唐燕和蒋长玲是不可能为职称自杀的,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像她俩一样,对职称有着超然恬淡的心态。何况,老师们为自己职称而努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为职称而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建立中小学职称制度的初衷是什么?我查了查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详细指导意见》,上面是这样说的:“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满足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改变各位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证和人才支持。”
各位考生看,“充分改变各位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可这良好的初衷达到了吗?
我有一位朋友叫“王开东”,写了一篇文章,试题叫做《珍爱生命,远离评职称》。文中有这样,:“不管是职评顺风顺水的老师,还是遭遇滑铁卢的老师,各位考生全都对职评深恶痛绝。”
说“各位考生对职评深恶痛绝”可能有部分过,但相当多的中小学老师对现行职称制度不满意,这是事实。
究竟有多“不满意”?不可以仅仅凭感觉,得用数听别人说话。因为这个原因,最近我以我的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为平台,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搞了一个以职称评定意愿为内容的调查。本次调查从2018年11月15日至22日,为期一周。
参与本次调查的教师为38694人,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这当中来自直辖市的教师占总数比例3.58%,省会城市和一级城市的教师占总数比例8.41%,二线城市教师占总数比例30.45%,乡村教师占总数比例最多,为57.21%。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国内现目前基层教师的分布状态。故此,这个调查结果肯定是有代表性的。
此外中小学教师占调查人员数量的大部分,分别是小学40.47%,初中38.4%,高中17.03%,幼儿园教师和职业中学唯有1.51%和2.44%。可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对国家职称评定更看重。
还要有说明的是,本次参加调查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公立学校,占96.42%,民办教师仅3%。故此,各项调查题的结果,大多反映的是公办教师的意愿,不过民办学校职称评定实质上的困难也和公办学校差很少。
下面我就本次调查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述评。
第一,公办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难。
前面我说了,本次参加调查的老师主要来自公办学校,故此,我这里说“公办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难”,依然不会说明了说民办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就容易。这点是需说明的。
调查数据显示,公办学校教师中10-30年还有30年以上教龄者占调查总人员数量80.5%。 这些教师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可大多仍为一级教师(51.41%)和二级教师(34.88%),被评为高级职称的占比为10.37%,正高级仅仅只有0.14%。调查还显示出极少数老师没有参与任何职称评定。
第二,教师对国家现行教师各职称等级评聘的标准了解不清晰。
面对“您是不是了解国家现行教师各职称等级评聘的标准条件”的调查题,表示“很熟悉”,唯有30.91%,不到三分之一;而表示“了解一部分”的占51.54%,还有17.41%的调查者表示“比较模糊”。事实上国家的相关条件和政策是比较了解的,之故此,还有很多老师了解“比较模糊”,可能与基层学校在评定职称途中,对政策的宣传不够充分相关,这致使老师们感觉政策不透明、不公开,这也是教师们对职称评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微词的重要原因。
第三,大部分教师觉得现有职称制度不可以激发改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呼吁改革。
对“您觉得现有职称制度是不是可以激发改变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查题,仅仅只有3.86%的人觉得“是”,而79.44%的人觉得“否”,还有16.59%的人表示“不好说”,另有0.11%的调查者没题目作答。可见大部分老师没有感到现行职称制度可以改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对“现有教师职称制度是不是需改革”的调查题,96.89%的老师觉得需改革,有2.21%的人感觉“不好说”,仅仅只有0.73%的人主张“维持现状”,还有0.11%的人没题目作答。可见,呼吁职称制度改革是相当广泛的民意。
第四,相当大一部分教师把改革的期待指向了工资待遇。
“您觉得改变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以下哪方面的主要内容更加重要?-专业成就、学生成长、职称职务、竞赛获奖、工资收入、绩效奖励”,有57.04%的人选择“工资收入”,有18.08%的人选择“绩效奖励”,两项人员数量占75.12%。这说明教师普遍觉得,提升工资收入和绩效奖励可以改变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师的个人成就不仅仅需从专业成就、学生成长等获取,更加重要的是期望可以通过与自己劳动匹配的工资待遇评定自己的价值,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是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大部分教师期望取消职称制度
对中小学职称制度,有77.42%的调查者明确赞成取消,有7.01%的人不赞成取消,还有15.5%的人感觉“不好说”,另有0.07%的人未题目作答。
第六,对职称制度改革,相当大一部分教师倾向于以教龄的长短作为评判标准
有69.91%的人主张按教龄到一定年限自然晋升,有16.46%的人主张按教育教学业绩晋升职称等级,有11.27%的人主张参照工作量确定职称等级,有1.27%的人主张按学历确定职称等级,另有1.08% 的人未题目作答。
把上面第五第六两项调查结果联系起来看,相当大一部分教师觉得,假设职称制度不可以取消,既然如此那,不如以教龄的长短作为评判标准决定职称的评定和晋升。因为对教师的工作优劣的评判超级难有一个公正、客观、准确的衡量标准,何况操作途中可能还会有一部分“猫腻”。故此,教师们觉得,要么取消不公平的聘评制度,要么根据年龄来“按资排辈”,这样至少可以不要不少“暗箱操作”。
从参加调查老师的留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当大一部分老师赞成“取消职称制度”的理由:
1.名额有限
老师们觉得, “僧多粥少”是职称评定制度中矛盾根本之一。名额配置比率在各个学校当中不公平,有的学校因为中老年教师人员数量多,故此,年青老师只可以排队等位,退休一个则有一个名额。就算学校有对应名额,但因为名额分配有限,众教师都需去挤“独木桥”。而非常的稀少的“职称评定资源”酿成滋生腐败的温床。
2、考查不公平
因为名额少,恶性竞争,于是考查中暗含了一条潜规则“按资排辈”,而“职务高低”成了按资排辈中的资历和辈分的代名词。“领导优先,一线靠边”成了不少学校的默认模式。此外因为职称条件中还有当班主任、上课开课、支教等规定,于是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去当班主任、上公开课、支教,让教育变了味;更有甚者为了利益,相互挤兑同事,取悦领导,拉关系,走后门,恶性竞争让学校成为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的场所,买卖论文的期刊有了广阔的市场,并取得暴利,论文科研成果造假成了某些教师“皇帝的新衣”。“评上的教师不高级,没有评上倒更优秀。”
3、考评苛刻
职称的评定就如同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为了拉开教师当中的差距,有关部门就可以制定不少“细则”,这些“细则”成了条条框框。老师们觉得评定制度不合理,重形式,轻业绩,评价标准还有不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为了迎合这些条款,教师不可以不被戴上更多的枷锁和镣铐,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就算满足这些条款,在评定职称中,也会准备不少麻烦的资料,让教师感觉费时费力、劳心劳神。
4、一评定终身
更让不少老师没办法接受的一点是,被评上的高级教师便犹如进入了职业保险箱,提早进入退休期。年青教师挑起了重担。于是,某些单位便产生了这样的怪情况:高级职称不在一线,在一线的不是高级职称;职称高的干活少,拿钱多;职称低的,干活多,拿钱少。
也有老师不赞同取消职称制度,觉得改革比取消更加重要。他们的理由和改革建议有:
1、有竞争才有激励,职称制度在相对的程度上反映了技高者酬丰,能够有一个激励的作用。假设取消这样的评价机制,优秀的人没办法与其优秀相称的尊严与收入,与庸碌的人并无区别,这将回到“大锅饭”时代,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更大的不公。
2、教师的成长也需评价,职称正是教师受到肯定性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3.对改革职称制度的建议:
(1)按需配置名额:教师满足标准该评就评,而不是让有限的指标诱发教师当中的矛盾;
(2)精简评选标准,让评价标准回到教育教学本身,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参考公务员体系里的自然晋升,或让职称与工资脱钩,仅作为对教师专业技术的荣誉称号;
(4)对教师采用阶段性业绩的考查,降低职称对工资的影响,增多教龄的津贴,提升基本工资。
以上是各位中小学教师对现在职称制度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那么国外的情况如何?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教师是否有职称?他们对中小学教师的“激励”从哪里来?让我们把视野投向域外。
我通过在国外的学生和朋友做了一部分了解,也查阅了相关资料,这里简单讲解哪些国家的有关情况。
先看美国。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主要还是看下方罗列出来的因素:第一,学历。本科学历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工资水平会高一部分。第二,教学年限。工龄越长,工资越高。第三,教学成果。教学越有成效,工资越高。第四,教授科目(含课外活动)越多,工资越高。第五,市场需求。私立学校会付更高的工资给某些科目缺失的老师。
英国的中小学教师是需评定职称的。他们的职称分为:主任教师、副主任 、高级教师、四级教师、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在英国,教师的职称是决定教师工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英国教师的工资是根据教师的职称来划分的。
英国还设立了教师证书等级制,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具有政府规定的学位和证书,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学位越高证书的等级也越高,教师证书的等级不一样,起点工资和津贴的标准也不一样。此外英国中小学还实行职务津贴制,津贴的多少根据教师的职称来确定,在很大的中小学里,约有百分之40的教师可享受到这样的津贴。
德国没有中小学职称评定制度,但对教师的从业要求十分严格,在各自不同的职业中,唯有教师、医生、律师一定要通过国家考试,教师正式任教后,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德国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很高,教师属于公务员编制,根据有关规定享受公务员的一切待遇,还教师资格受法律保护,但凡是成为正式教师,不会被随意解雇,没有失业之忧。德国中小学教师共划分为16个级别,每一个级有不一样的经验档,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两年或者三年升一个档。德国教师属于公职,全部公职人员的工资都是透明可查的。

今年我两次去丹麦,曾就这个问题问了问丹麦的教育同行,得到一部分信息。这里,我着重讲解我在北菲茵市斯莱特学校与校长的一段对话-
我问他:“丹麦有职称评定和评优选先之类的事吗?”
他启动没听懂,我给翻译具体解释了“职称评定”和“评优选先”的意思,翻译又给他翻译了,他终于明白了,回答说:“没有。”
我问:“教师当中的工资有差别吗?”
他说:“在丹麦,校长没有权利决定老师的工资是多少。教师的工资大多数情况下由基本工资和资历工资构成。每个老师所教的年级和科目假设一样,那工资都差不多的。12年中,老师的工资有三个晋升的阶梯,只要没有大的失误,只要到了那个时段,自然就晋升。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按照年限老师的工资自然增长,故此,我没有压力。”
我有问:“丹麦的工资在社会上比起来是属于那种档次?”
他回答:“属于中等吧,比医生、警察高。我们老师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感觉社会地位不错。 我们是民主国家,媒体上什么声音都拥有,也经常批评我们公立学校的老师。这很正常。但整体来说,我们还是很受尊重的。我们这个职业很有安全感,整个保证体系也很完整。”
我“很中国”地追问:“既然,老师们的工资都一样,也没有额外的奖励,那怎么激励他们呢?”
他愣了一下,略微想了想,然后很郑重地说:“我们的老师,作为一个公立学校的教育者,的确特别自豪。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把我们一代一代的孩子,塑导致合适民主社会的公民。到他毕业时,他已经成长为丹麦的公民,那就是我和我们的老师-作为丹麦公民,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对我们教师最大最大的激励!因为培养公民,就是一个教育者最大的自豪!”
当时,听到他这么说,我真的热血沸腾,很感动。也许有的中国人会想,他是校长,他在唱高调。但我和该校一位中年数学女教师聊天时,她也很不自觉的表达了同样的自豪感。
我问她:“您觉得在教学途中,作为教师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品质是什么?”
她说:“温暖和爱。不要让孩子感觉老师对他失望,而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鼓励,这样的充满温暖和爱的鼓励对孩子特别重要。”
当时正说这话时,刚好从我们身旁走过一个女孩子,看样子是中东来的学生。她就顺便举例说:“有的孩子从别地移民或者作为难民过来的,例如刚才走过来那个孩子是叙利亚女孩,到丹麦是两年半。当初的数学成绩和别人差距太大,但是,这个孩子目前的数学已经跟别人一样了。为了这个女孩,我花了不少不少不少时间和精力,针对为了提升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我目前特别特别高兴的,就是她已经跟其他学生的数学一样好了。”
我就问:“您给这些学生花额外时间和精力一对一辅导,学校给你有额外的报酬吗?”
她笑了:“没有。学生成绩提升后面脸上的微笑对我就是最大报酬。”她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比划着笑脸,“我看到孩子们刚进来时,成绩不好,没有自信心,可是离开我时,成绩提升了,我很欣慰。学生离开我以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面对社会挑战时充满自信,作为一个公民,他们可以面对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能力,然后一代一代的学生回来看我,有的学生还带着他们的孩子。他们脸上充满微笑,那就是对我的最大的奖赏。我期望在我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微笑。”
帮我翻译的丽萨女士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翻译。
我禁不住对这位数学老师说:“您很伟大!”
她说:“谢谢!我是一个用心做教师的人。”
我想到了我今年退休前,应学生请求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来听我这“最后一课”的,也是“一代一代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孩子和已经苍老的父母……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也是。”
事实上不管时代和国家有哪些不一样,教育的爱都是共同的。
只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用制度来珍惜和保护老师们对学生的爱心。
因为这个原因,我明确反对取消中小学职称制度,因为职称也是教师们价值和尊严的标志。但我也觉得现在的职称制定应该改革。参考一部分国家的做法和本次参与调查的不少老师的意见,我有以下改革建议:
第一,提高教师考查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职称评定只是最后的结果,而不一样等级职称的出现过程,就涉及到科学、公正和权威的考查与评价。不少老师反对职称,甚至提出取消,实际上他们反对不是说肯定是职称本身,而是评审的不科学、不公正和缺少权威性。故此我们需要在改革和创新考查评价方法上下功夫。其实, 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改革与创新了,例如-
1.多维评价:卢志文先生所在的翔宇教育集团探索的“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同行佩服、领导称心、自我认同”的“五维评价”,将单一的评价变为多元评价,防止了简单化,相对比较科学和公正,值得肯定。
2.模糊评价:有的时候,候追求“精确”,可能结果恰恰失真;相反有的时候,候“模糊”一部分,可能更接近真实。这方面,李希贵所在的十一学校做得比较成功。李希贵校长说:“我们一定要找寻综合的、多维的、互动的评价方法,而详细开展方法就是人事制度构架中的以双向选择为特点的聘请任职制度。”他们放弃了麻烦的、“精确”的考查,不搞这里说的“精细化管理”,而直接用聘请任职取代考查。 这里“聘请任职”不是简单的“校长说了算”,而是有着很科学很成熟也很有操作性的一个系统。只要到了新学年,各个主管部门都争相聘你,那就说明各位考生对你的评价很高;相反,假设没人聘你,你就已经得到了最差的评价。李希贵校长直截了当地说:“让聘请任职制度成为评价制度。”
3.教师参加:我在武侯实验中学建立的学术委员会,担负职称评定的工作。我对老师们说,评职称是一件很专业的事,不可以搞“民意投票”,这里说的让申请者述职,然后投票决定谁上中级职称、谁上高级职称,这是很荒唐的,就像诺贝尔奖不可以让全民选,而只可以由专家评选一样。既然如此那,咋办,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便成立自己的学术委员会,每个教研组推出一位委员,条件是人品好、业务强,然后他们按照一套经全校老师通过的“工作规范程序”操作。学术委员会的主任不由行政干部担任,而由德高望重的老师担任。我曾经担任过一届委员,也唯有一票,后来连委员也不当了,彻底退出学术委员会,让学术委员会独立工作。我当校长九年,很少有老师因职称问题来找我,不是他们“不愿给我添麻烦”,而是认为找我没用,我又没有那个权力。故此我觉得,尽可能让老师们参加职称评定,可以保证职称评定更公正。
第二,增多中高级名额,组成权威公正的评审机构,只要满足条件的都上,不要“僧多粥少”的这里说的“竞争”。不就是多花些钱吗?我们国内改革开放四十年了,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国力大大提高,那自然应该多花钱在教师身上啊!
第三,评上基础职称进入职称序列后,按年限考查,只要达标,只要没有大的教育教学失误或事故,就全部晋升上一级职称。
一个学校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和最宝贵的是什么?几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比学校特色更加重要的是孩子的快乐与成长;比学校品牌更宝贵的是教师的尊严与幸福!”是的,教师的尊严与幸福至关重要,一定不能因职称评定不公,而伤了各位教师的心啊!
故此,我的结论是-
让科学而公正的评价制度,成为成为教师的尊严与幸福重要保证!
谢谢各位考生!
2018年12月2日晚,于北京首都机场追记
来源:镇西茶馆,版权属镇西茶馆。
中学职称大多数情况下有中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高级职称、副教授级)、特级(一种荣誉)。
小学职称大多数情况下有小教三级、二级、一级、高级(基本上等同于中级职称)。
一、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
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二、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
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请任职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三、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
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反映。中小学教师岗位产生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根据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管理和规范。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根据一定比例差额推荐满足条件的教师参与职称评审,并根据相关规定会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对应教师岗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证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在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产生“有岗不聘”的情况。
3、坚持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根据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还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达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请任职和岗位聘用的统一。要建立健全考查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达到人员能上能下。
4、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各位教师的监督作用,保证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根据个人申报、考查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以上就是本文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二级教授的级别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二级教授的级别和研究生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227088.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研究生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研究生
本文主要针对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二级教授的级别和教师专业技术十三级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二级教授属于怎样的级别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
研究生
2023青岛大学考研报名人员数量? 青岛大学考研人员数量为: 根据青岛大学专业研究生院公布22考研总计有17734名统考生 报考,接近2万,较去年增长了2584人,增幅达17.1%。 青岛大学考研西安交...
研究生
本文主要针对唐迟是哪个考研机构的,有道考神专业课一对一和有道考研英语哪个老师好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唐迟是哪个考研机构的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
研究生
本文主要针对成人高考报什么专业,成人高考会计专业选哪个学校和成人高考报考专业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成人高考报什么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
研究生
本文主要针对乌市文博实验学校好不好,乌鲁木齐文博实验学校联系方式和乌鲁木齐考研补习学校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乌市文博实验学校好不好有一个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