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清正廉洁典故

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清正廉洁典故

找相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

唐朝宰相卢怀慎

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很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常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很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这个时间段,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常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碰见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很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唯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除开这点,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找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可以带来一定松懈,甚至懒惰,这时就可以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时,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惋惜。

安葬卢怀慎时,因为他平日间没有积蓄,故此,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当中,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已经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已经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为这个原因停止了打猎。

另外大家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清楚。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现目前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明显不同,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716),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可以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为这个原因凡事避让,在任这个时间段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持续性,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一步一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针对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廉洁典故?

廉洁,汉语词语,最好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未沫?”

也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有关典故:羊续悬鱼,杨震暮夜拒金,一钱太守,以廉为宝,陶母退鱼,吴隐之不惧饮贪泉,一贫如此,晏婴一裘,不私一钱等。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假设我接受了您的玉,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暮夜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了解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没有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马上就要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为这个原因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到是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这个时间段,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6、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相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7、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大家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达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焰焚身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反映的是刚烈之气。

8、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获取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结束,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可以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清廉故事典故?

1、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假设我接受了您的玉,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了解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没有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马上就要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为这个原因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名言警句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名言警句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名言警句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清正廉洁典故的全部内容,关注博宇考试网了解更多关于文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清正廉洁典故和名言警句的相关信息。

本文链接:https://bbs.china-share.com/news/143390.html

发布于:博宇考试网(https://bbs.china-share.com)>>> 名言警句栏目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博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ffsad111@foxmail.com

TAG标签:

   清正廉洁典故       清廉的名言典故       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       廉洁典故   

名言警句热门资讯推荐

  • 名言警句找有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清正廉洁典故

    找相关廉洁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 唐朝宰相卢怀慎 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很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常常挨饿受...

  • 名言警句三体名言语录,三体金句名言大全

    三体名言语录? 1.“没有比智慧更可贵的东西,没有比勇气更可敬的东西。”-《三体》 2.“智慧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切。”-《三体》 3.“智慧是一种责任,它可以改变未来。”-《三体...

  • 名言警句孔子说小人最精辟一句,描述卑鄙小人的句子

    孔子说小人最精辟一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民无信不立。 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名言警句晏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晏子春秋经典名句有哪些

    晏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微事不通,粗事不可以者,必劳;大事不可以,小事不为者,必贫。 出自先秦《晏子春秋·外篇七》 微事,精细微小之事。粗事,大事。 精细微小事不明白,大事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