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泵找正算法,电机找正加减垫片计算公式

电机与泵找正算法

电机与泵找正算法?

1、把百分表表架固计划于基准轴对轮上,泵与电机找正时百分表应固定在泵对轮上,以泵为基准来调整电机的位置;

2、在测量时应将地脚螺栓拧紧,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3、测量时,第一应将百分表的指针调为0(即a1=0,S1=0);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4、我们清楚,上式中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可得: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我们又清楚:b=(S1-S3),因为这个原因上式可变化为: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5、计算:

既然如此那,电机前支脚加垫厚度为: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电机后支脚加垫:式中:

1.D 为对轮直径加上2 倍表架高度mm;

2.l 为对轮到电机前脚距离mm;

3.L 为电机前后支点距离mm;

4.△yA 为电机前支脚变化值mm;

5.△yB 为电机后支脚变化值mm;

6.a1、S1 分别是对轮上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7.a3、S3 分别是对轮下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需要注意:按此公式计算得出的数据为正值时应减垫,负值应加垫。

以上计算公式只用于百分表安放在泵上测得的数据,其实就是常说的以机泵为基准,调整电机;

若表安放在电机(其实就是常说的以电机为基准,找泵时),计算公式应为:

机泵找正步骤及公式推导计算

计算得数为正值,应加垫;为负值,应减垫

电机对中找正计算公式?

找正、对中的方式:主要靠经验和眼睛联轴器找正对中时,中间的缝隙都差不多的,上下左右都匀称;联轴器找正对中时,用钢板尺或锯片等窄面紧靠两联轴器,不管旋转或上下左右都一样紧贴。

1)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是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准确方位,这时两轴线有必要坐落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一样心,这时两轴线当中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尽管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当中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既不一样心又不平行,两轴线当中既有径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电机找正开口怎么调整?

找正、对中的方式:主要靠经验和眼睛

1)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是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准确方位,这时两轴线有必要坐落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一样心,这时两轴线当中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尽管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当中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既不一样心又不平行,两轴线当中既有径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电机校正的计算公式?

强度校核计算步骤

(1)电机额定数据:功率P,转速n,服务系数SF。

(2)轴伸和轴伸键参数为:轴径d,键宽b,键高h,键长l。

(3)轴截面积F=πd2/4。

(4)扭矩M=P×SF/Ω,这当中Ω=2πn/60。

(5)轴的抗扭截面系数W=πd3/16。

(6)轴伸强度条件:τ=M/W = [τ]

机泵找正最简单的公式分析?

答:机泵找正最简单的公式分析

1、把百分表表架固计划于基准轴对轮上,泵与电机找正时百分表应固定在泵对轮上,以泵为基准来调整电机的位置;

  2、在测量时应将地脚螺栓拧紧,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3、测量时,第一应将百分表的指针调为0(即a1=0,S1=0);

  4、我们清楚,上式中

  可得:

  我们又清楚:b=(S1-S3),因为这个原因上式可变化为:

  5、计算:

  既然如此那,电机前支脚加垫厚度为:

  电机后支脚加垫:

  式中:

  1.D 为对轮直径加上2 倍表架高度mm;

  2.l 为对轮到电机前脚距离mm;

  3.L 为电机前后支点距离mm;

  4.△yA 为电机前支脚变化值mm;

  5.△yB 为电机后支脚变化值mm;

  6.a1、S1 分别是对轮上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7.a3、S3 分别是对轮下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找正计算公式?

H1=L1*(s1-s3)/D + (a1-a3)/2-----(1—9)H2=(L1+L2)*( s1-s3)/D + (a1-a3)/2---(1—10)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s1,s3及a1,a3--分别是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L2-------支点1与支点2当中的距离,mm;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产生负值,故此,这个的正负决计划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3)机器安装时,一般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一样,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质上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故此,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成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机泵找正步骤及计算公式?

1、把百分表表架固计划于基准轴对轮上,泵与电机找正时百分表应固定在泵对轮上,以泵为基准来调整电机的位置;

  2、在测量时应将地脚螺栓拧紧,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3、测量时,第一应将百分表的指针调为0(即a1=0,S1=0);

  4、我们清楚,上式中

  可得:

  我们又清楚:b=(S1-S3),因为这个原因上式可变化为:

  5、计算:

  既然如此那,电机前支脚加垫厚度为:

  电机后支脚加垫:

  式中:

  1.D 为对轮直径加上2 倍表架高度mm;

  2.l 为对轮到电机前脚距离mm;

  3.L 为电机前后支点距离mm;

  4.△yA 为电机前支脚变化值mm;

  5.△yB 为电机后支脚变化值mm;

  6.a1、S1 分别是对轮上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7.a3、S3 分别是对轮下面测得的表指示数值mm;

  需要注意:按此公式计算得出的数据为正值时应减垫,负值应加垫。

  以上计算公式只用于百分表安放在泵上测得的数据,其实就是常说的以机泵为基准,调整电机;

  若表安放在电机(其实就是常说的以电机为基准,找泵时),计算公式应为:

  计算得数为正值,应加垫;为负值,应减垫

联轴器找正计算公式怎么来的?

找正公式:

S1= ±(对轮轴向差值(张口绝对值)×支脚1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S2= ±(对轮轴向差值×支脚2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第一个±:假设对轮是上张口,取“+”号;假设是下张口,则取“-”号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第二个±:电机低时取“+”;电机高时取“-” 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表是正写正 是负写负。

S1是正,(上张口且电机偏低),说明应该垫垫片,S1数即是要垫的垫片厚度。

另:测点直径为测表点旋转直径,而不是联轴器直径。调整左右与之类似。

原创文章,作者:patt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bs.china-share.com/4979.html

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蛋壳游戏网系信息发布平台,蛋壳游戏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dankeac@qq.com 反馈 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并回复。